APP下载

南岗区建设街道(乡镇)“1+”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思考

2019-07-22尚博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南岗区文化站服务中心

◎尚博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制度保障

成立南岗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出台了《南岗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工作方案》,制定了《哈尔滨市南岗区关于加强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哈尔滨市南岗区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加强组织协调,发挥各部门作用,协调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项政策、建设项目。形成合力保障街道乡镇“1+”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模式顺利推进。

二、统筹整合全区文化资源,实现区域范围内互联互通

统筹区级图书馆(各分馆)、文化馆(各分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礼堂和农家书屋等文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同时制定设施设备、资金等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加强对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的协调管理。

三、建立数字一体化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打造涵盖城区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一体化平台建设。建立“南岗区数字文化网”和公共文化服务“一卡通”服务模式,整合城区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网站资源和网络服务信息,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数字一体化平台资源共享。

四、示范样板引领,逐步推广全覆盖

按照国家对标准化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建成7—10 个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机制灵活、保障有力、服务优良的示范性“1+”综合文化站并逐步推广,到2019 年底,20 个街道(乡镇)全部完成“1+”综合文化站建设,最终实现街道乡镇“1+”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模式全覆盖。

(一)主要成效

一是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覆盖。街道(乡镇)“1+”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立,搭建起由3 个“网馆”(文、博、图三馆),20 家“网站”(街乡镇、社区、村屯文化站)、158 个 “网格”(文化活动室)、1738 个“网点”(广场庭院)构成的“四级”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形成“15 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使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是提高了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街道(乡镇)“1+”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立,使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使设施设备、场地建设、人员配给得到高度统一,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使设施综合使用率得到最大提升。

三是推动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和数字化。街道(乡镇)“1+”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建立,实现了2.5 公里服务半径内有一个图书分馆,人均占有藏书量0.6 册以上,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面积100%达到国家标准;社区、村文化活动室建设面积100%达到100 平方米以上;街道100%拥有1 处千米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行政村100%建立农家书屋,藏书2000 册以上;区文化馆、图书馆和街道(乡镇)、社区(村)100%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实现区、乡、村网络100%全覆盖。

(二)体会

体会一:观念创新、服务创新是“1+”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模式的保障。

体会二:打破小我,汇聚各方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是街道(乡镇)“1+”的实现基础。

体会三:“1+”内涵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不断延伸是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模式的发展趋势。

猜你喜欢

南岗区文化站服务中心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我国已建成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火焰马
识途“老马”:追记哈尔滨市南岗区关工委法治委员会报告团团长卢连基
探讨农村文化站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