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比较研究
2019-07-22曹暇
◎曹暇
重彩画与岩彩画作为在艺术形式上具有颇多共同点的绘画门类,是绘画领域具有独特影响力的艺术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同时也各自有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特点与内涵。要对二者做出系统的理解认知,需要对重彩画与岩彩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各自的艺术形式的具体表现特征分别进行探讨,同时还需要对二者之间的联系保持密切的关注与分析。重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门类之一,而在日本发扬光大的岩彩画实则脱胎于我国传统工笔重彩绘画。对重彩画及岩彩画的研究实际不管对任何一方做出讨论,都或多或少包含着另一方的主要内容,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具体围绕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的探究过程中也便可以保持一定的理性与思路,以促进对二者各自内涵与彼此之间异同方面内容的理解。
近些年来,艺术界对重彩画与岩彩画的关注愈加明显,而有关重彩画与岩彩画自身的艺术创作上的一些具体问题也相继伴随产生。例如,有关中国岩彩画的传入及其发展问题,以及其与中国传统或者现代重彩画的关系问题等。我们在对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做出比较研究的同时会涉及到类似的问题,并具体展开相应的说明。实际上,对诸此类问题内容的关注是我们对中、日两国在重彩与岩彩艺术领域的比较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免的探索,因为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乃至涉及到中国岩彩画之间,其相关联结的内容部分很多。此处,我们对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的比较研究是选择通过一特定的角度来展开探讨,以期对相关层面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新的思考与启示。
一、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艺术发展的溯源
中国重彩画的产生发展历史悠久,其正式作为一门绘画门类普遍认为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其萌芽产生阶段则可以广泛地追溯到原始时期利用矿物颜料展开艺术表现的一些艺术遗迹中,如岩画、彩陶装饰等。重彩画的概念自古至今在一些方面虽然有所改变,但主体内涵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所谓“重彩”,即主要依托天然矿物质颜料进行彩绘创作的绘画形式,其特点便以彩色矿石直接研磨而成的粉末作为绘画颜料,再结合人工提取的胶进行调和使用,以此在绘画表现上追求一种色彩明亮厚重而不易失色的艺术效果,其产生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因素影响决定。
整体而言,中国重彩画按照艺术传统一般可以归入工笔画或工笔重彩画的范围内,在唐宋之前是其发展繁荣期,宋元以后逐渐让位于传统水墨画。明清时期也曾出现过一些有代表性的重彩作品,则主要体现在宗教题材艺术创作中。近代以来,我国重彩画经历了一个“演变期”,在形式及内涵上随时代发展产生了新的变化,同时“岩彩画”的概念也在这一阶段也由日本影响得来,在国内产生影响。此后,重彩画与岩彩画逐步走向了一个相互关联而又彼此独立的发展时期,近年来经过不断发展各自形成了新的艺术面貌,也各自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传统工笔重彩绘画首先发展于“书画的自觉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彼时其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绘画创作的主体形貌。虽然出土于长沙战国楚墓的两幅帛画《人物龙凤图》与《人物御龙图》主要形象为墨线勾勒,但同时亦敷染淡彩。另外,汉墓出土的一些墓室壁画形象内容亦有所体现,即以色彩鲜艳的矿物颜料绘制形象。至魏晋南北朝,在这个以人物画为主、山水画为辅的绘画创作阶段,主要依托矿物质颜料为住的设色作品占据画坛大宗,如山水画领域的青绿设色山水画创作,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唐代晚期才开始逐渐有所变化,并直到宋元时期最终完成转变。促成这种转变的是水墨线条在绘画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具备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技巧因素,同时人们对于画面中单纯的笔墨线条的审美也逐渐成熟,而这些都将使得此前绘画创作中以艳丽明亮的色彩表现形象的艺术需求大大降低。
还有一点可能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在于矿物颜料本身的昂贵属性,如早期山水画中的石青、石绿等色彩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魏晋以来出于传播解释教义的佛教艺术的推行影响的缘故,其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诸多佛教石窟造像及壁画等处的艺术创作中有着更为明显的体现。当代工笔重彩绘画中的赋色、墨骨技法,以及材料、色彩搭配无一不是对这些体现在古代壁画传统的继承。而这些古代绘画艺术作品创作中所需用到的颜料很多是从中亚通过贸易往来购得,这些颜料本身价值不菲,这从经济因素层面上也对当时以工笔设色为主体的绘画创作的推进发展带来了阻碍,从这一层面意义上而言,以水墨进行绘画创作的经济性优势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重彩画的繁荣期至唐代达到高峰,在绘画上也出现了如李思训、李昭道为代表的擅长重彩画创作的画家。而以王维、张璪等为代表的水墨画家的兴起为重彩画的发展前进道路带来了挑战,而最终水墨绘画在北宋以推崇“士夫画”的画家群体推动的绘画潮流逐渐发展开来,最终在元代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那里到达一个高峰,自此水墨画逐渐替代重彩设色绘画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并一度成为中国画的代名词。这一情形随着近些年来对重彩画的重视与研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即重新发现中国画的整体内涵,大力发掘此前被长时间忽视的重彩画的艺术创作与研究。
日本岩彩画的产生源头是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二者在绘画颜料的使用都是以天然矿物质颜料为主要色彩进行表现,当然,岩彩画在中国古代传统工笔重彩绘画的基础上吸收结合了西方绘画中的一些元素内容,从而在日本发展形成了一种比较有当地文化特点的绘画表现形式。从这一层面而言,日本岩彩画的产生发展从一开始便与中国重彩画密切联系在一起,二者的艺术创作的根源实际是相同的。造成这一现象的背景是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并继而传播到日本的特定的历史情况所决定的,而正是由于日本还较好地保存了我国古代重彩画等艺术文化的传统,我们当下对中国重彩画的研究实际在一些方面也要通过对日本岩彩画的了解基础上进行,而对日本岩彩画的研究除了看到中国古代重彩画的优良传统,还要看到近代以来其形成的特殊的面貌及其对中国近代重彩画、岩彩画创作的意义所在。这些内容,便是我们在对二者的产生发展进行探源之后所需要进行的理论研究工作内容。
二、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艺术的特征及联系
中国传统重彩画的艺术面貌在人物画方面主要体现在古代宗教人物题材的绘画表现中,重彩山水则主要体现在以唐代为代表的青绿、金碧山水的创作表现中。其中,以丝绸之路沿线附近的佛教石窟造像及壁画艺术的呈现最为精彩,内容及艺术表现更加丰富,出现了以新疆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重彩绘画表现艺术的代表地。中国古代重彩画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即通过色彩表现画面特殊的艺术目的,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内形成了各自不同时代文化风格特征的艺术风貌。
在佛教题材的壁画表现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壁画的画面色彩主要体现为冷色调的的效果,而且色彩的运用十分厚重浓丽,装饰性意味很强,其一方面体现了当时工匠对于色彩运用的纯熟程度尚处于绘画的早期阶段,在艺术色彩的审美风格上比较粗犷和张扬,体现出当时特定时期内的艺术文化特色。而彼时作为佛教大力传播发展的一个时期,这种厚重底色绘制的佛教神明因而愈发具备强烈而神秘的感染力,具备了十分浓厚的宗教性的气息。隋唐之时,宗教性题材的壁画创作在色彩上逐渐趋于淡雅和精细,在此前以矿物颜料对细节部分的关注稍显不足的平涂技巧的改良发展基础上,这一阶段的色彩运用和表现更加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追求一种雍容华贵地画面效果,这种艺术风貌的变化也体现在唐代经变画迅速发展背景的推动之下,重彩艺术的敷彩传统与审美格局在此时到达一个高峰,也便是在这一时期,中国重彩画对朝鲜半岛与日本的设色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来产生的岩彩画的概念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日本岩彩画的艺术表现主要在中国重彩画的影响下,结合日本本土绘画传统,在吸收借鉴了西方油画创作的表现形式、主题等方面一些特点后融合形成的一种与重彩画具有很大相似性而又独具风采的绘画门类。岩彩画的概念之命名直接体现出其材料运用的特点,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又不局限于矿物颜料的运用,如对箔、纤维等材料的结合运用表现,都体现出岩彩画的独特面貌,也因此形成了特定的艺术风格语言及其内涵。同时在绘画技法上,岩彩主要以日本本土的技法为主,而与重彩有所区别。这种艺术面貌的形成具有日本画艺术的一些特点,在其推动下岩彩画的创作风格主题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日本画的平面表现风格特点,而多层次绘画材料与技巧的融合运用使得岩彩画具有了更加强烈的画面表现力,一些现代的概念表达通过岩彩画更加具有风格性的被传达出来。相较重彩画而言,岩彩画在这一层面上具备了更大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与包容力,是一种更加丰富多元的绘画表现形式。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岩彩画主要通过一批留学日本的画家传入中国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近些年来,中国重彩画与岩彩画的创作与研究逐步迈入新的阶段,同时对日本岩彩画的学习与研究也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有关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之间的相同性,学界已形成了一定的普遍认知,即认识到二者之间艺术形式母体的高度相似性,明确日本岩彩画正是在学习中国重彩画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形成了所谓的岩彩画。而目前中国的岩彩画对日本岩彩画的学习,应当认识到我们需要着重看到的是日本岩彩画是如何在中国传统重彩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的,诸如其中加入了哪些东西,革新了哪些东西,这是我们对日本岩彩画展开研究的重要内容,唯有弄清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我们才会学习到日本岩彩画的根本,同时会对我国岩彩画未来的发展,乃至重彩画的发展带来相当程度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重彩画当下与岩彩画之间正如一些艺术家及学者所意识到的那样,二者之间的界限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而这种模糊性对各自艺术形态的未来发展是存在一定的妨碍因素存在的。重彩画与岩彩画的概念及其在艺术实践中的区分是相当有必要的,因为唯有对重彩画与岩彩画各自艺术形式、材料、主题等关键性元素的认知加以廓清和梳理清晰,我们对重彩画与岩彩画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有关我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彼此之间的异同关系问题的探讨,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对我国重彩画与受到日本岩彩画影响产生的中国岩彩画之间的理解认知的问题,其存在的差异性比较小,对该问题的关注无疑对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考。
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发展至今由于各自文化语境的差异以及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艺术内涵,无论是古代中国重彩画给予日本绘画的影响,岩彩画在此基础上又参照西方绘画传统加以日本本土的文化艺术特点杂糅产生,还是自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岩彩画传入中国,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岩彩画的诞生,另一方面也对中国重彩画的进程带来新的思考内容。对中国重彩画及岩彩画的研究同时参考日本岩彩画的发展进程及艺术表现特征是极为必要的,同时立足于我国重彩画与岩彩画的发展现状及历史脉络,也会对理解日本岩彩画的具体内涵带来增益。我们对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的研究需要将其放置在一个思辨的语境下进行,需要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趋同,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二者之间各自的独特性内容的存在。毫无疑问,我们对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将对于中国重彩画创作与研究及岩彩画创作与研究带来新的思路与发展可能性的探索,其最终将推动我国重彩画绘画艺术传统在新时期内形成新的艺术表现内涵与形式语言,对国内岩彩画创作领域而言也具有相当程度的促进发展的意义。
结语
对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二者之间艺术内涵与形式语言等问题的研究内容,体现了当下我国绘画领域对于厘清重彩与岩彩的关系问题,以及具体立足于重彩画创作与岩彩画创作的当下发展情境做出的学术探讨的努力与艺术创作上的探索。总体而言,眼下我们对国内目前重彩画与岩彩画面临的瓶颈或者机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还存在一定的迷惑性,对重彩画传统的重新发掘认知,以及对日本岩彩画的追根溯源,是我们摆脱这一窘境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复兴中国重彩画传统的优良底蕴,并在新时代下的国内绘画发展的潮流趋势中加以思辨改进,是当下重彩绘画领域所仍需加以深入的艺术主题。与此同时,对保留有较多中国古代重彩画传统的日本岩彩画的大力研究,除了对我国岩彩画创作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也显然对于我们回溯我们古老而优秀的重彩画艺术传统发挥着重要而深远的作用。通过对中国重彩画与日本岩彩画历史渊源的梳理,对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艺术特征与内涵加以概括,然后对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方面分别进行总结,这一工作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都可以收获富有启发意义的认知,并对我国当下重彩画与岩彩画的概念的区分,以及促进各自领域内在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提供必要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