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宁城关话语言艺术及数据库建设
2019-01-12尹莉芳
◎尹莉芳
一、常宁城关片区语言状况
常宁市地处湖南省南部,从东北方看去,可看到衡阳市,又在耒水西边,与耒阳市为界,桂阳县与之南部相连,祁东县与之西部接壤,其北方濒临湘江和衡南、祁东两县相望。整个常宁市由南至北长54 千米,由东至西宽53 千米,总面积约为2046 平方千米。属于衡阳市代管的县级市。
汉语是常宁市境内的主要交际语言,但是常宁市境内的汉语是由复杂的方言组成的。一般来说,常宁话主要有五种,即:北路话、西路话、南路话、东路话以及城关话。其中,数城关话使用范围最广、人口最多。笔者进行采集的是常宁城关话,而且是最有代表性的城内话,同时也是笔者从小就说的母语。
二、常宁方言的研究现状
目前来讲,与常宁方言有关的研究十分之少,迄今为止,最早的研究资料出自《俚语征实》,这本古籍刊行于清朝同治年间,作者是唐训方,今常宁兰江人。不过,唐训方撰写该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对常宁方言进行研究,而是为了与俚人谈笑为乐,并移风易俗。整本书总共有三卷,上卷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是单字词,中卷主要记载的是二三字词语,下卷主要是四字及以上的熟语,包括俗语、谚语、惯用语、成语,等等。词语总数有1135 条。
率先对常宁语言系统进行描写的是董同龢、赵元任,当时他们找了两个在长沙第一师范上学的常宁籍学生,将他们视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研。总的来说,董同龢和赵元任所做的调查的范围是比较窄的,且所描述的很多语音与常宁实际语音不符。吴启主(1998)于《常宁方言研究》一书中对常宁方言的语法、词汇、语音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常宁方言研究领域中,该书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这一项目是在国家语言委员会的主持下成立的,其宗旨是:依托统一、科学的筹划,对现今中国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的有声语料、实态进行调查和搜集,并在这基础上进行科学汇总、加工与保存,然后基于此,更好地为社会文化建设、普通话的推广以及中国语言信息化服务。在对常宁城关话有声数据库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参照国家语言委员会统一的要求与标准执行。
三、有声数据库建设基本内容
(一)整理已有成果目录
常宁方言的研究,由于学者调查的年代不同,详略各异,发音人身份多种多样,调查人的水平和处理方法也有很大差别。其中,有许多研究成果是科学可靠,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在对语言资料进行保存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尽可能地将之前的调查成果融入进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核补与调整,从而使之成为能够长期保存的针对语言材料。
(二)对有声数据库进行建设
依据统一的技术规范与工作规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常宁城关话的实态进行记录,之后建库归档,予以保存。参照《中国语言资源调查手册汉语方言》的规范和要求,调研和搜集常宁城关话的语音、词汇、语法、话语及口头文化以及地方普通话,运用统一的设备进行摄影、录音,从而获得一份内容对应、时代相同的有声语料。最后,经过一定的加工和剪辑,将相应的视频、音频整理入库。
四、有声数据库建设后续工作
有声数据库建设完成之后,应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作用。学术方面,对常宁话有声数据库的资源进行整合、研究,探寻规律;文化建设方面,可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与常宁市展览馆、文化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相结合,扩大影响,实现资源共享,为城市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