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常宁:一步一个“小目标”

2022-03-31

华声文萃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女排世锦赛

近日,在位于南京仙林的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排球馆,击球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江苏中天钢铁女排正在这里为即将开始的女排联赛做最后的冲刺。哪怕只是训练,主攻张常宁依然以她的标志性动作完成每一次发球——右手托球,左手将球转上几圈,然后稳稳地发出去。转球,这个张常宁当年打沙排时留下的习惯,已经刻进了她的肌肉记忆。张常宁告诉记者,在转球的几秒钟里,她会拿捏发球线路、思考落点。

回顾这位常州姑娘走过的排球之路,习惯给自己设定一个个小目标的张常宁,踏下的每一个脚印都不缺少思考。

初入国家队时的“小幸运”

1995年11月,张常宁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她家可谓排球世家,父亲张友生参加过奥运会,哥哥张晨也是国手,这让张常宁刚接触排球时就领先大多数人。

2014年初,当时上任不久、正着力培养新人的中国女排主帅郎平征召了当时还不满20岁的张常宁。张常宁坦言,很快实现进入国家队这个“小目标”令自己十分兴奋,但冷静过后,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国家队姐姐们的差距还很大。

“当时我知道自己实力是不够的,所以也是很明确地定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继续努力,然后在这里站稳脚跟。” 张常宁说。那一期集训过后,张常宁没能留下,但巧合的是,当年世锦赛与亚运会比赛时间冲突,张常宁与丁霞、顏妮等现如今中国女排的绝对主力一道,组成“二队”参加了亚运会。尽管中国队最终没能问鼎,但这一届比赛张常宁表现出色,实实在在地叩开了国家队的大门。回忆起来,张常宁将这次亚运会称为“梦的起点”。

郎导是堵扎实的墙

“第一次参加亚运会决赛都可以打成那样,现在为什么不可以?”

即便是到后来参加世界杯,郎导依然会用亚运会的例子来鞭策张常宁。2015年,由于队长惠若琪因病退出,张常宁被推上了主力位置。首次参加“三大赛”,这让张常宁压力陡增。但在郎导的一次次鼓励下,她最终不辱使命,帮助中国队时隔12年再次夺得了世界杯的冠军。

“你这球上早了,上快了。”

“你下手再快点。”

“这球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打直线。”一提到郎导,张常宁开心地笑了。同样身为主攻,郎平对张常宁的指点可谓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郎导的指导会非常细致,训练扣球的时候她就站在我们身边,从一个亲身经历者的角度来告诉你,这球会有更好的选择。其实在这样的优秀主攻身边,会觉得背后有堵很扎实的墙在支撑着你,心里非常有安全感。”张常宁告诉记者。

倔强的“宝宝”

长相甜美的张常宁从小就被家里人称呼为“宝宝”。但这位“宝宝”并不娇气。除了在赛场上霸气十足,她也知道如何在逆风时调整心态,在困境中获得成长。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一度在出局边缘的中国女排逆风飞翔,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披荆斩棘,张常宁又一次品尝到了站上最高领奖台的喜悦。

“2016年的奥运会其实小组赛大家发挥得都不好,但我觉得那是一次特别宝贵的经历。它教会了我们怎么在逆境中调整心态,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我觉得这是什么都比不了的。”连续在世界杯和奥运会的赛场上折桂,张常宁的国家队履历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可在2018年的日本女排世锦赛上,“宝宝”第一次体会到了在“三大赛”中失利的苦涩。虽然那届比赛中国女排又一次站上了领奖台,但整个比赛都戴着护具出场的张常宁发挥得并不理想。

“2018年的世锦赛对我来说算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但正是有了这次打击才能够让我更加正视自己,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例如在身体素质方面需要加强,需要增强力量来预防伤病等。”

2019年女排世界杯夺冠之后,全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当时张常宁最大的体会就兴奋与荣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中,中国女排压轴出场,激动得睡不着,站在花车上真的很自豪,一路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由衷地为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沿路的解放军战士还喊着,“中国女排,世界第一!”张常宁非常感动,她希望今后会在比赛中展现更好的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来回报祖国。

熟悉张常宁的人都知道,她除了是一名排球女将,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全国人大代表。

2018年,张常宁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繁忙的训练、比赛和学习之外,她积极参政议政,尽职履职。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张常宁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建议》,引发热议。不仅如此,张常宁还是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综合新华社2020.11.11、《新京报》2019.10.17)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女排世锦赛
星问答
夺冠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林丹世锦赛止步次轮
最多观众的世锦赛伦敦田径世锦赛10天卖票70.5万张
让人振奋不已的“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事件
王者归来
美国女排中为什么没有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