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小提琴作品的滑音应用思考

2019-01-12黄鹏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滑音小提琴

◎黄鹏

小提琴艺术是西洋乐器最典型的代表,是现代西洋管弦乐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乐器。中国民族风格的小提琴乐曲中滑音的应用占有很大比例。如何把小提琴的滑音技巧完美融入到民族风格乐曲的演奏中,不仅是小提琴演奏者提高滑音技巧的有效训练,也是一个探索和尝试准确表现乐曲艺术风格的过程。

一、中西方小提琴作品的差异

民族的文化属性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其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表达上的不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以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和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为终极目的的,其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现在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上以写“实”为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则追求一种道法自然、克己复礼的思想,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则更偏重写“意”。

东西方乐器在形制上,西方乐器注重各种乐器之间音律、声音的融合和层次,以管弦乐合奏的交响乐为其表现的最高形式,而中国民族乐器的发音特点则更注重和突出个性的表达。

中国小提琴作品在演奏和情感意境的表达上都与西方古典乐曲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西方古典乐曲通过严谨的曲式结构、和声织体要求小提琴演奏在音准、节奏和发音上要完全遵照作曲家的创作意愿和时代风格,而中国小提琴作品在演奏的表达上更倾向于一种即兴的情感和自然的意境。

二、滑音的应用

小提琴的滑音技术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好的滑音能够比拟歌唱家的委婉声线,表达演奏者的内心情感,能够将听众带入音乐意境并打动其心。在大量的西方古典小提琴作品中,滑音是不能随意应用的。因为西方古典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年代,其艺术表现形式要符合当时的宗教信仰和贵族礼仪的规范,滑音随意应用在古典作品中,会使作品的演奏缺乏严谨性,也不符合西方人的听觉审美习惯。但当音乐艺术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和近现代时期,音乐艺术不仅仅只服务于上层社会,音乐作品的取材和内容更多来自民间世俗,作曲家、演奏家在创作和演奏中更在意表现自我的意识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滑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

由于中国民族乐器个性化的发音特点和中国传统音乐五声音阶的律制,也决定了中国风格的小提琴音乐作品在演奏中要使用更多的滑音去模仿民族乐器的演奏效果和遵循五声音阶的排列音准要求。

三、中国小提琴作品中的滑音

中国小提琴作品的民族风格特性也为小提琴滑音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空间。滑音技术的应用和掌握的分寸是能否将小提琴音乐展现和还原民族人文风情,并在演奏的二度创作中提升和丰富艺术表现力、感染力的关键。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小提琴作品中享誉世界的代表,是将西方小提琴艺术优美抒情的音色和辉煌技巧特性为我国民族风格、民族音乐和民族动人故事创作及演奏结合的巅峰之作。乐曲中大量运用了小提琴的滑音技巧来塑造形象、描绘画面、刻画人物和抒发情感。有表达缠绵爱情和美好憧憬的滑音、有宣泄愤怒和毅然抗争的滑音、有悲愤决绝和生死离别的滑音,等等。这些滑音的应用不但要考虑结合情绪时滑指动作的快慢及力度分寸的拿捏,还要在理解故事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和感知江浙一带吴侬软语发音的语气语速语调,熟悉昆曲的唱腔特点,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地道的地域文化风韵和感人至深的音乐情感。

从以上举例中,我们会发现中国小提琴作品中音乐跟语言的紧密关系,恰到好处的滑音应用能准确表现出中国不同地域方言的特色和语言表达中语速语气的性格情绪。

中国小提琴作品在滑音的应用上,大多数是同指的滑音。滑音的技术基础在于换把。换把技术过硬,滑音应用的效果就不会差。换言之,滑音应用对换把技术的训练和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结语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间音乐素材多彩多姿。采用中国民族风格创作的小提琴作品在滑音的应用上各有不同。如何把握好滑音在不同风格作品中恰当的应用,需要演奏者在学习和演奏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加强思考和实践。不但要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更要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特征、地域人文风情风貌、方言表达习惯以及地方戏曲的艺术特点,从而使滑音的应用就像画龙点睛之笔,让更多优秀的中国小提琴作品在演奏艺术的表现上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滑音小提琴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谈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曲折发展期
浅析我国影视动画音乐中的民族风格
Pear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