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为本”理念下大班区域活动优化策略的研究

2019-01-12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幼儿园吴华芬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创设区域班级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幼儿园 吴华芬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们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主动进行探索与交往。但在区域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教育价值也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笔者通过对盛泽幼儿园九个大班的区域环境创设现状、班级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的组织与指导进行调查分析,采取调查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观察法等对活动区环境创设、材料的提供和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研究,以“幼儿为本”优化大班区域活动策略,让幼儿在区角游戏中自主学习、探索、发现,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发展的需求,发挥区域活动的最大作用。

一、优化设置,创设自主开放的区域空间

区域活动是班级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学习环境。在设置合理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与材料、同伴、教师等发生良好的、多元的互动,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通过对《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学习环境创设》等书籍进行了细致的理论学习,明晰了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具体要求,找到了各自班级存在的问题所在,一改以往传统理念,坚持“幼儿为本”理念并与幼儿一起规划班级里的各个区域,思考各个区域位置的设置。例如,“在这里你想创设什么区?怎么摆?你还想创建什么区,为什么……”有效利用班级每一空间,规划出一个个“动静分离、开放与围合、室内外互补”的班级区域规划图。如将美工区和科学区设置在相对靠近水源的地方,把相对吵闹的角色区、表演区设置在走廊——与安静区域隔开。各班“留白区”的设置更让幼儿从自己兴趣和需要出发,自由自主设置区域空间。

二、优化材料,创设积极互动的区域环境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考虑到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因此,区域环境所投放的材料应从本年龄段幼儿出发投放有层次的、适宜的、有梯度的区域材料。

1.根据年龄特点提供自然化、生活化的半成品材料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比起购买的造型逼真的成品材料,他们更喜欢能提供更多探索空间和创造空间的由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来的生活化的半成品材料。如大小不同的树叶、各色布料、树枝、粗细长短不同的PVC管子和旧的锅子、铲子等看似不起眼的材料,不仅丰富了区域活动内容,而且萌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幼儿在与各种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想想看看、剪剪贴贴、做做玩玩,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油然而生。

2.为满足不同能力幼儿发展需要,提供层次性的材料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设置不同的活动区,提供充足的、不同类型的、不同层次的玩具和材料,并视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在区域材料投放时,教师首先应该观察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把握好本班幼儿在认知发展水平、情感态度等个体差异来提供不同层次的区域材料,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能力的提升。如在科学区“沉与浮”小实验中分别提供了:①在水中能上浮的材料;②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③可沉可浮的材料;④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的辅助材料等,让幼儿持续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助推他们的探究不断深入,达到预期所期望的教育目标。

3.材料跟着主题走,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未完成的或者对其仍有探究欲望和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在区域中继续探索、发现,这时区域活动就成为主题活动的延伸与补充。如在进行“好大一个家”主题活动时,幼儿们将自己制作完成的京剧脸谱投放到表演区,他们戴上京剧脸谱,表演着“戏说脸谱”;科学区里幼儿们围着地球仪讨论着“中国在哪里呀”“好像一只公鸡呀”“我们盛泽在什么地方呢”……和主题相关材料的投放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也使主题活动材料得到高效利用。随着主题的开展,教师随时撤换和调整材料,适当加强材料的难度,诱发新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

三、优化指导,提供适宜有效的区域指导

《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根据需要为幼儿提供适度的帮助,扮演好支持者、观察者、指导者的角色。

1.师幼共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游戏

区域活动是一种相对自由的学习方式,但自由并不等于放任,它是有其内部规则的。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在规则建立的时候不能简单由教师制定条条框框让幼儿去遵守,而是应该让他们参与进来,共同商讨。如为了控制各区的人数,幼儿们想出了用“进区卡”限定每个区角中可以容纳的人数——先来先玩,人数满了就不能再进区;为了让各区角的材料摆放有序,用完归还至原处,幼儿们给各区材料设计图标,做到材料用好后物归原处;用固定的乐曲提示游戏的开始与结束……由于这些规则都是由幼儿讨论并商议出来的,在活动时他们都能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将规则内化。

2.观察相随,把握适时介入的最佳时机

如何把握好介入的最佳时机是众多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为本,观察先行”。观察是帮助教师发现儿童兴趣、发展、个性和需求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观察的时候心中有幼儿,学会耐心等待,给幼儿足够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寻找适宜的介入时机给予恰当的指导。如在一次大班区角观摩活动中,科学区在进行“电力”小实验。由于连接方法不当,一名幼儿的电珠总不发亮,执教教师刚开始并没有介入,只是在旁默默观察,当观察到这名幼儿想要放弃的时候主动参与活动,巧妙地启发他逐一尝试连接,当电珠发出亮光的时候,成功的喜悦在他的眼睛中闪亮!

3.幼儿参与评价,成就画龙点睛处的精彩

区域活动的评价也是区域活动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给幼儿提供了交流各自游戏经验、展示作品的机会,也给他们提供了相互分享快乐的一个平台。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讨论。在大班阶段,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抓拍的照片或录制的视频让情境再现,也可以通过讨论、采访或作品展示等方法引导幼儿参与游戏的评价,让幼儿参与到游戏评价中,成为游戏评价的主体,将自己碰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与同伴相互分享,使游戏评价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热点”与“高潮”。

研究发现:以“幼儿为本”理念优化下的区域活动更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他们“玩中学”“学中玩”健康成长的乐园。

猜你喜欢

创设区域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分割区域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区域发展篇
班级被扣分后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