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教互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2019-08-27江苏连云港市云山小学程微微
江苏连云港市云山小学 程微微
在新课改理念影响下,“互教互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里的“互教互学”包含“师生互教互学”和“生生互教互学”两种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一、互教互学模式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意识,不再“唯教师之命是听”,不喜欢教师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喜欢自己去探究问题,寻求真相。因此,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可以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一)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
“互教互学”教学模式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表现欲”,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模式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是自上而下的,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互教互学”模式下,师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学生可以质疑教师的讲解,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师生平等的互动和交流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构建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在互教互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外,还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方法内化为自身的习惯,在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之后能够自主学习,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互教互学”既是教学策略,也是学习策略,每个学生身兼“亦师亦生”的双重身份,在生生之间“教”与“学”的合作与互动中达到知识建构、提升认知的目标。
(四)是“教学相长”理念的充分体现
互教互学模式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解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各种新奇刁钻的问题;要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课程改革;要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这样,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日臻完善,是“教学相长”理念的充分体现。
二、互教互学模式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互教互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师生的交流、互动频繁,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度很大,教师如果引导不当,不仅不能发挥“互教互学”模式的优势,反而会使课堂秩序陷入混乱,影响教学任务的达成。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的产生离不开数学情境,只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要具有挑战性
很多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看似生动有趣,其实非常浅显,没有什么思考价值。好的问题情境中蕴含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有一定的坡度和难度,使学生感到自己现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使其产生认知“不平衡”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产生渴望找到问题答案的动机。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笔者把这个故事重复讲了几遍后,学生都笑了,因为他们发现这样讲下去的话,这个故事永远也讲不完(趁机引导学生说出“无限”并板书),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趁机引导学生说出“循环”并板书)。接下来导入新课《循环小数》的学习……
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巧妙地把故事情节与数学概念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解决了“无限循环”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学生对“循环小数”这一数学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起强烈的探究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实效性
问题情境的实效性主要指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它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土壤。
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一课时,笔者准备了一些奖品,告诉学生奖励的办法:第一组表现良好的学生奖励3块糖果;第二组表现良好的学生奖励4 块糖果;第三组表现良好的学生奖励5 块糖果……笔者话还没说完,学生都纷纷抗议,直喊“不公平”。笔者就问:“为什么不公平?怎样分才公平呢?”于是引出了“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然后笔者又出示了一组位数较多的数字让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学生一筹莫展,笔者顺机引出了《求平均数》这一课题。
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突出了“平均数”这一教学重点,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怎样求平均数”的学习愿望,为教学难点的突破做好了铺垫。
(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空间与契机
1.创设师生之间互教互学的契机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经常故意制造一些“错误”,被学生发现以后,他们会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你讲(做)错了!”笔者假装坚持“错误”,就是不承认自己讲(做)错了。于是,师生之间一场激烈的争辩开始了:学生争先恐后地指出笔者的“错误”,据理力争,笔者经过学生的“教育”,最后终于“恍然大悟了”,不得不向学生“认输”。师生在这一富有童趣的争论过程中,让学生给自己的教师当了一回“小老师”,既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又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引导“生生之间”互教互学
生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包含“同伴互教、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三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合作、竞争、个人行为”融为一体的新型合作学习方式。
(1)同伴互教
“同伴互教”的方式是运用最广泛、最易于操作的一种“互教互学”方式。例如,可以让同伴间合作练习口算,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和疑惑,互相检查练习题做得正确与否,等等。“同伴互教”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课前、课堂、课后都可以用。例如,课堂上在学习新知之后进行巩固练习时,让同桌的同学或小组间的伙伴之间互相检查新知识掌握的情况,如运算法则记住了吗?练习题做得对吗?错在哪里,怎样改正?课后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让同桌的同学互相批改对方的作业,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教给改正的方法……
(2)小组合作
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先把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分组时要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合理搭配,以便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让活泼外向的学生带动内向安静的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小组成员在合作、交流、探究的过程中互教互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全班合作
教师可以把要解决的问题分成几个板块,分配给各个小组去分别探究,由小组成员通过思考、讨论,集思广益,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再让每个小组推选一位成员,向全班同学讲述所负责板块的思考过程或解题思路,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汇报给予适当的点拨,最后再加以知识的梳理与总结。
这种全班合作的“互教互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升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使班级形成了“团结、合作、竞争”的良好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互教互学”模式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掌握自主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挫折与失败,也收获了经验与成功,让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做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