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导航
——提升学力的脚手架——例谈自学导航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19-08-27江苏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陈宏保
江苏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 陈宏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没有基础,探究性学习也将失去任何意义。因此,语文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切实加强“学”与“导”的辩证统一。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从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出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力。于是,自学导航应运而生。它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文案。它对学生自主学习具有方法指引、目标导航、兴趣激发的作用。目前,用自学导航来辅助教学,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上已经得到越来越普遍的运用。
笔者经过不断地实践探索,结合具体的课例(均为苏教版),试图利用自学导航,构建自主学习的有效“脚手架”,从而促进学生终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一、清晰目标,提升学力的基石
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某一具体对象而言,学习目标具有多维性,探究方向具有多向性,研究内容具有多选择性,教师如果完全放手,则可能导致学生方向的迷失,而把握不住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就必须针对不同的文章体裁(课型),设计不同的而又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以三个特写“镜头”——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来表现恩师自强不息、乐观开朗、爱岗敬业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笔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紧扣“三维目标”,为学生设计了以下自学目标:①读准“连翘花”“身体一转”“旋转”“风筝”,正确书写“翘”。②用加小标题的方法概括课文中的事例。③品读文字,体会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同属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前者是一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杰出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无比热爱。后者则是一篇说明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其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这两篇课文都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事物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类的文章,笔者将两篇课文有机整合,依据“三维目标”,结合教材的类型特点,确定了以下自学目标:①通过《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两篇课文的整合阅读,体会列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的重要性。②通过比较两篇课文对景物介绍的不同之处,感受介绍性文章的语言形象美与严谨美。
《说勤奋》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是一篇说理文,文章通过古代和现代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刚刚接触说理文这一新的文章体裁,因此笔者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依据“三维目标”和教材的类型特点,确定了以下自学目标:①读准“馁”“枕”“剥”的读音,会写“末”“惯”。②按照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方法概括两个事例。③初步明确选择典型事例论证的表达方式,明白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道理。
同样,在教学诗歌、古诗词、寓言故事、成语一类的体裁文章时,笔者也依据课程标准、年段特点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了不同的自学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在设计自主学习目标时,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文本特质和年段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依据自学导航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自主完成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自己尝试解决一部分问题,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二、授之以渔,提升学力的关键
课程标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不同的基础,结合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航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步骤,从而提升学力。
(一)初读感知,把握脉络
初读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学生初次接触一篇课文,感知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亲自去读。通过多次读,反复感知课文,让语言文字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画面。同时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在这个阶段,忌单纯“为读而读”,切忌毫无目的的“泛泛而读”,最忌不知“为何而读”。所以,阅读开始前,我们可以通过自学导航事先设计一些提纲挈领的提示,引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脉络。(见图1)
图1
(二)品读感悟,生成体验
品读感悟阶段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读进入课文内部,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做比较深入的领会。这一阶段重点是要引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不仅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而且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而弄清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以及言外之意,达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这一阶段关键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读进去,从而进入语言情境,受到情感熏陶。因此,笔者积极引导学生扎实细致地读书,认真分析词与句、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将感知的内容通过分析、概括、想象等积极的思维活动呈现出来。至此,学生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课文。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3课《孔子游春》一文是一篇游记,是描述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课文第八自然段孔子“论水”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这一部分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分—总结构;其次明确叙物明理,夹叙夹议,感悟事物之间的联系,相机背诵积累;最后由此生发联想,试着运用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补充句子。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导航练习。(见图2)
图2
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探索学习的兴趣,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三)深度阅读,丰富体验
深度阅读也称“厚重阅读”“深阅读”,是一种需要思考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让阅读者增长智慧、净化心灵的阅读方式。深度阅读的前提是要与作者对话,在理解作者表达内容的前提下进行综合的思考、系统的整理,以形成对某个主题的整体并且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而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思考、提问、评论等。教师可让学生试着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作者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我是否理解?我对此问题的观点是怎样的?他是如何组织材料并逐步叙述的?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22课《理想的风筝》一文,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为什么开头作者却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景物呢?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品质,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自学导航:课文开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的景物,在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明白很多文章都会有对景物的描写,有的主要作用是设置人物活动的背景,有的是烘托气氛,而这篇文章的写景,显然主要目的是以景写人,景物是那么的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尽情摇摆,洋溢生机,特别是连翘花吹奏的生命之歌,近乎是对人物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睹物思人,对下文描写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同时写景的文字一般语言优美,可读性极强,便于学生学写,也便于教师教“怎样写”。如这些写景词句使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加入了颜色、声音、动作的细微元素;融入了想象的意识潮流……
再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7 课《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含义,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的自学导航:由雪松“弯曲”和“反弹”的品性,你想到了什么人,什么事?
(四)比较阅读,深化体验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这样既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又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上去选取对比点,可以从语言的运用上去选择对比点,可以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去选取对比点,也可以从写作的技法上去选择对比点,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来选取对比点。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0 课《古诗两首》一文时,在学生基本把握了诗意之后,我们就可以从文章的内容上去选取对比点,鼓励他们自主探究,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理解、感悟、概括、分析的能力,从而明白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的诗,表面上写石灰和墨梅的特征,真正抒发的却是于谦和王冕自身的生命价值追求与情感品位特征。作者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借墨梅的朴素淡雅、清气袭人来寄托自己淡泊名利、坚贞纯洁的高尚品格,让学生通过“石灰”“墨梅”这两种意象感知并学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再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世界各地”,前两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俑》和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对于这样不同体裁的两篇文章,我们就可以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和写作的技法上去选择对比点:比较《秦兵马俑》第3~10 自然段与《埃及的金字塔》第4~5自然段中的语句。读读、画画、想想,你觉得语言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比较阅读,一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秦兵马俑》过渡段的构篇方式以及写生式的摹物手法;二让学生细心揣摩到《埃及的金字塔》文中“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常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当然,选准比较阅读的对比点方法很多,不能一一赘述,但运用对比进行阅读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更好地揭示知识规律,让学生乐于思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
总之,自学导航的运用让学生预先介入学习过程,解决基本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带着问题进课堂,凸显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同时,学生在“前置学习”时,不仅积累了学习的初步经验,而且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搜索等途径获取更多资源,形成对新知的心理储备,把“学”和“教”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对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一定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学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