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真正体现“语文本色”
——有感于薛法根老师的《珍珠鸟》教学
2019-01-12江苏常熟市王庄中心小学沈亚红
江苏常熟市王庄中心小学 沈亚红
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有幸见识了薛法根老师的教学风采,观摩学习了他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珍珠鸟》。薛法根老师轻松而又大气、潇洒而又智慧的风范给了笔者很深的印象。特别是他的有滋有味、举重若轻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扎实,还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真正体现了“语文本色”,给了笔者深刻的教学启示。
一、简化过程,回归语文“本质”
曾几何时,语文课不再姓“语”了。“画、唱、跳”进入了语文课堂,虚化了的语文课,似乎是加强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其工具性却不见了;教学中“深挖全覆盖”式的研究与细读,也让语文课堂变得“繁、深、全”,教师上得气喘吁吁,学生学得昏昏沉沉,更是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
语文的本质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的本质是“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其工具性目标是“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运用交流”,其人文性目标是“促进精神成长”。因此,语文课堂就是必须要紧扣语文之本质,教师要用语文的魅力来上语文,学生要用语文的方法来学语文,以真正体现语文课堂之“本色”。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教师不能做教材的奴隶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要敢于删繁就简,因本色而简约,因简约而精彩。薛法根老师的《珍珠鸟》课堂教学很简单,只是围绕“人对鸟的喜爱,鸟对人的信赖”两个方面,让学生找语言、读语言、品语言、用语言等,扣住字、词、段、章、篇,让学生听、说、读、写、书,带着学生披文入情,或动情诵读,或静心默读,或咬文嚼字,或想象交流。薛老师没有去抓住文章的每一个部分,也没有用声形俱佳的课件,更没有用花哨的教学手段。虽然砍去了很多内容与设计,却净化了语文课堂,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让人豁然开朗,不由得感叹“语文教学真的很简单”,只要紧紧抓住语文的本质属性就行。
二、丰富品悟,再现语文“本味”
语文的人文美、表现美就是“语文的本味”。“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语文课堂的灵魂就是“语文味”,不需要活动课的“活”、思品课的“思”、音乐课的“音”、综合课的“综”,教师只带着学生去读读写写、圈圈点点、说说笑笑,让在诵读咀嚼中感悟,在体验中品味,让课堂散发出“语文本味”。
1.诵读咀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薛老师课堂上一开始就引出:“冯骥才先生用40个字把雏儿的模样画出来了,谁来读?”让学生来读,读出可爱之情;然后又以“这两句是怎么并列的”引导学生分别多次来读,读出作者的从“颜色、形态”的并列写法;在读与议的过程中,薛老师又引导学生重点咀嚼相关词语:红、灰、白、蓬松、球儿等。学生在诵读咀嚼中,从滞涩到熟练,从浅识到深悟,让学生读出情感,品出写法,虽然会停顿、会磕绊、会花时间,但我们语文教师还是应该像薛老师一样大胆地把朗读与思考时间还给学生,省略点烦琐的分析讲解,在语言的欣赏中让学生体会文字的魅力,在与文本的交流中带领学生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在诵读中感悟,在期待中唤醒,在品读中成长,这样才能让“语文味”发酵而喷香,真正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2.体验品味
体验不一定要身心的实在参与,可以通过“文本”这一媒介,间接地与作者进行对话、交流,甚至想象参与、情感共鸣,带着学生入情入境地去体验与品味,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薛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鸟的信赖”这一美好的画面,就让学生细读、细悟,从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想象这样的画面:啄手指的画面、入睡做美梦的画面、喝主人茶的画面,还有瞧我反应、蹦来蹦去的画面,等等,并引导学生品悟重点词语啄、趴、绕、蹦……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读、找、品、议的过程。这一个过程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亲近作者,并通过文字感悟共鸣,是一个围绕着文本而进行着的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过程,其间教师不再口干舌燥,学生更是有滋有味。
三、巧妙设计,提升语文“本能”
语文教学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学生语文理解分析能力,而是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其根本就是“语言实践”,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本能”。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语言表达的规律、方法、策略,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创造性地开发语言表达能力。
薛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围绕“语言实践”安排了三次巧妙设计。第一次,在品读分析中了解了“雏儿”的外形写法后,以“近迁移”法指导学生说一说“老师的形象”;第二次是在体验品味了珍珠鸟信赖过程后,让学生不要从作者角度而是从小鸟的角度来说一说“我”对主人想法变化的,这是一种“变换人称”的写作方法,旨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恰当运用中再次感受与体验主人与小鸟之间的情感;第三次是借鉴作者“信赖过程”的方法,让学生写一下教师在这一节课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过程,这是一种方法与生活连接的有效即时训练。三次巧妙的设计,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上着上着,老师不见了”,而不是“学生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