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2019-01-12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五中学刘龙霞景淑惠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第五中学 刘龙霞 景淑惠
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受到家庭环境和学习经历的限制,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很不理想,大多数学生都受到相互竞争和独立思想的干扰,不愿意主动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能力,完善学生的学习素养。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少教师过度重视合作学习的形式,却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让自己的课堂形有余而神不足,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沟通,难以发挥合作学习对课堂的促进作用。
其次,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参与。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帮助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指导不及时的情况,大多是在走马观花看热闹,使得部分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质量,难以发挥合作学习的真正优势。
最后,学生缺乏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技能。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与人合作的能力不强,在合作过程中,有的总是抢着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则是因为害羞不愿意说话,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
1.教师有效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和有代表性的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合作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提出疑问,并在适当的时间指导学生解决疑问,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之中,及时地调控出现的问题,实现对课堂的灵活掌握。
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针对问题“未知数的个数和最高次数各是什么?”“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为什么规定a 不等于0,对b,c 有什么要求吗?”这两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在讨论时偏离了重点,讨论起了“一元二次方程是怎么转化为一般形式的”这个问题。于是,笔者上前询问了学生原因,并将小组犯的错误指正出来,维持了课堂讨论的秩序。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学生只有拥有了倾听的耐心和习惯,才能够思考自身在考虑问题时有什么不足,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并不断地指导学生去倾听,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质疑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能够提出疑问,敢于向比自己成绩好的学习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提升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在减法的运算中?如果可以,请举例说明。这样的问题能够驱使学生展开思考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其次,经过学生的商议和思考,对于这些问题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解读,教师需要聆听学生的看法并指出学生的错误思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对应的思想进行延伸,激活学习小组的创造性,使其能够向其他方面进行拓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景教学法,优化学生知识理解
在指导学生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进而提升学生对于运算定律内涵的理解。运用情景教学法,需要教师从以下三点做起: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相应的知识情景,给予学生充足的代入感。其次,教师可以重视对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通过模拟相应的情景,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最后,教师需要跳出情景,带领学生回归知识核心,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乘法结合律”的知识时,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为学生营造超市购物的教学情景:有3 名学生去超市买面包,每个面包5 元,每人都买两个,问3 个人一共消费多少元?经过这样的情景设置,学生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同时便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最终,经过教师的讲解和回顾,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自己对于“乘法结合律”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运算定律的知识时,需要综合考虑知识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