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在兴趣培养中精彩起来

2019-01-12

好家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纸屑生活化科学

文 江 敏

一、研究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然而审视当前的科学教育,还有许多阻碍幼儿科学兴趣形成的因素存在。如:仅仅把科学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灌输浅显的科学知识或道理的工具;不能提供给幼儿足够多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地去感知、去探索;只关注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对幼儿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及态度关注……

鉴于以上分析与思考,我园开展了“科学活动中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与发展”研究,通过幼儿园、家庭两条途径对幼儿实施影响,让其“兴趣之花”得以萌发、绽放。

二、研究过程

(一)实施幼儿园教育,为幼儿探索科学兴趣的培养“保驾护航”

1. 营造宽松、自由的探究环境,保护幼儿的探究兴趣

我们认为宽松、自由、民主的探究环境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由的物质环境,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活动的材料、活动的时间及活动的空间;二是宽松的心理环境,即活动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

(1) 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首先,提供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其次,提供适合幼儿深入探索的材料,如在探索“风的形成”时,提供袋子、风车、扇子、手工纸、剪刀等,开展“认识空气”“风的形成”“制作风车”等活动。

(2) 营造安全的探究氛围

在一日生活中,幼儿经常表现出主动探究周围世界的愿望,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行为及想法,并加以正确引导,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如:自然角上的蚕豆“生病”了,雨桐就主动当起了“医生”给蚕豆“喂药”,可是过了几天,他哭着跑来说:“叶子都掉光了,该怎么办?”我安慰了他,并把准备好的几盆花拿出来,和他一起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经过几天的观察和记录,他发现了植物需要的是阳光、空气和水,而不是“药”。

2. 将科学教育生活化,引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1) 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将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作为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只有当幼儿真正感受到所要学的内容是他当前想要知道的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时,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关系。

班级的自然角是幼儿最常光顾的地方,幼儿在这里观察、操作、管理着自己的“实验田”:观察各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的特点;观察、尝试科学饲养的方法;了解了小动物的生长过程。这些活动既增加了幼儿的感性认识,也让其萌生了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 幼儿生活的科学化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他们的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个生动的科学小故事,只要我们能敏锐地察觉到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事物,便能生成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

很多幼儿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于是我在科学区分批投放不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静电”现象。第一次,我投放了纸屑、塑料玩具、积木和笔等,让幼儿设法把纸屑吸起来,幼儿发现只要将笔杆在衣服或头皮上摩擦,笔杆就能将纸屑吸起来。于是,他们认为任何东西摩擦后都能将纸屑吸起来。对此,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又投放了一些铁质小棒、不锈钢盖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当幼儿发现不是所有的东西摩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及时向幼儿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幼儿心中的疑团。第三次,我又投放了大纸、剪刀、吸管等,引导幼儿玩起了与静电相关的科学小游戏“小蛇跳舞”“静电变发型”等,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教育就在幼儿的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捕捉。

(二)自由、宽广的家庭环境,为幼儿探索兴趣的延伸提供了可能

幼儿天性好动,作为家长,要给幼儿创造自由、宽广的家庭环境,及时了解幼儿的兴趣,并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探索的材料。例如,幼儿对蚂蚁产生了兴趣,那么家长可与幼儿共同去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蚂蚁的生活习性,并鼓励他们从多种渠道搜集蚂蚁的资料,为他们的探索提供条件。

幼儿在非常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其表现也是非常自然率真的,可以更真实地表现自我。许多家长反映,幼儿非常喜欢做科学小实验,还经常提出很多问题,思维很活跃,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卫生习惯不好,经常弄得屋里很乱、不收拾所用物品等。针对家长反映的问题,我们把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放在幼儿离园时间进行,把等待接幼儿的家长请进活动室共同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可有效地促使幼儿在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猜你喜欢

纸屑生活化科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调皮”的纸屑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会“跳舞”的纸屑
会跳舞的纸屑
科学大爆炸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会“跳舞”的纸屑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