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让小班绘画教学活动灵动起来
2019-01-12朱巧云
文 朱巧云
绘画教学的整合性,是一个有意识的联系、会通、整合、延伸的过程,即通过构建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将绘画活动与语言、科学、音乐等其他教育活动有机融合、相互贯通,并通过日常生活、游戏等延伸活动的共同作用,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学习,以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和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日常的绘画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或问题,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的时,没能注意个体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重视绘画结果,而忽视绘画过程,画的“像不像”往往成为我们评价幼儿作品的重要标准;教师拿着范画说教、幼儿模仿着画,单一、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形式,让幼儿失去了绘画的兴趣等。为此,我通过有意、整合、延伸等方式,在小班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有意——有意创设幼儿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一) 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色彩鲜艳、形象可爱、内容有趣的室内环境,并让幼儿共同参与布置,将他们的小手、小脚印在纸上,变成一片片色彩各异的小树叶并贴上照片,而我们老师的照片则贴在树干上,组成一棵充满情感色彩的班级树。在不同的季节里,我就根据季节特征,将自然界中美的事物,如花草、树木、昆虫等展示在活动室里,并定期更换,以唤起幼儿对美的感受。
(二) 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和动机
幼儿将画画、涂鸦看成是玩和游戏,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不关心画的结果,只关注画的过程。那么,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因此,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去发掘和引导幼儿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要去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从幼儿的角度联想问题,用启发式的话语去鼓励他们进行思考与表达,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二、整合——与其他领域内容的整合、渗透
儿童画具有综合性,需要多领域交叉,自我表达与创造性表现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这些功底主要来自“语言”“社会”“音乐”等领域,来自各领域的交叉点以及日常生活。
(一) 语言内容和绘画活动的相互渗透
把绘画的内容编成儿歌、故事,帮助幼儿感受物体的特征,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例如,让幼儿画房子时,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大方脸,道士帽,鼻子遮住嘴,眼睛在两边。”转眼房子变成了可爱的娃娃,既让幼儿感受到了房子的基本构造,又让绘画成了一个可以让幼儿游戏的过程。又如,让幼儿画气球时,我改变以前直接画一个圆再涂色的方法,一边念儿歌一边快乐地绕圈圈:“绕绕绕,绕圆圈,绕成一个小圆圈,绕绕绕,绕圆圈,慢慢绕成大圆圈,哎哟,球儿你别跑,画个线儿拉住你。”幼儿乐此不疲地绕着、画着,一个个色彩鲜艳,可爱的“气球宝宝”漫天飞舞。有的幼儿兴奋地和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大作”,我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在墙上,互相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有的说自己被气球带到天上,坐在月亮上荡秋千;有的说自己被气球带到树上,和鸟儿捉迷藏。整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儿歌教学中,我们也有机地渗透了绘画的内容。如:在开展诗歌续编活动时,首先用图画表现出诗歌的内容,并借助投影仪呈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诗歌内容。在幼儿创编的过程中,及时把他们的创作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再借助图画帮他们回忆创编的内容。当看到自己的创作被大家朗读又变成图画时,幼儿很有成就感,也更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
(二) 音乐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我常常发现,有的幼儿一边画画一边唱歌,表现出较强的通感能力。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进行音画相连活动。我首先让幼儿从听单个的音开始,如:准备一些体型或速度相差悬殊的动物图片——大狗熊和小蚂蚁、乌龟和老鼠等,在幼儿听到强音时就给大狗熊涂色,听到弱音就给小蚂蚁涂色,听到快音就给老鼠涂色,听到慢音就给乌龟涂色。实践中我发现,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小班幼儿开始处于用色彩进行情感表现的萌芽状态,我选择节奏简单、欢快或缓慢的音乐,让幼儿用色彩、线条表现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听到欢快的音乐时,他们都用红色、黄色等暖色和弧线、波浪线来表现;而听到缓慢、低沉的音乐时,他们又用黑色、白色、蓝色等冷色调和竖线、有尖角的线来表现。音、画的有机结合,既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 幼儿的社会性在绘画活动中的体现
儿童画是幼儿社会经验的反映和作为人的自我表现,所以在进行绘画教学活动时,我有意识地将社会性融入其中。比如,在教幼儿画线条时,我创编了一则《勇斗大灰狼的故事》,设计了一个绘画的情境,将幼儿们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羊,有一只大灰狼来吃小羊,怎么办呢?经过大家一番热烈讨论,大家决定用栅栏围住,不让大灰狼进来。于是,幼儿在事先预备好的大白纸上开始画线条,制作栅栏(白纸是相连的,幼儿集体作画)。栅栏刚做好,大灰狼来了,可是由于在制作栅栏时线条画得太疏,又没有加横栏,配班老师扮演的大灰狼闯了进来,也许大家都太投入了,豆豆居然被吓哭了。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斗争,大灰狼终于被赶跑了。于是,大家开始寻找刚才制作中出现的漏洞,继续把线条加密,再加上横线条,终于成功做好了栅栏,战胜了大灰狼。活动中,幼儿不仅体验到团结的力量,也增强了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绘画与科学活动的融合
在发挥幼儿创造力的同时,教给他们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也是必要的,如:多种颜色、图形、实物图形的认识等。教学中,我把一些自然物分解成幼儿熟悉的几何图形,以便于他们更好地把握物体的主要特征,掌握简单易行的绘画方法,如把房子分解成梯形、长方形、圆形;将鱼分解成椭圆形、三角形、圆形等。
用手制作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当他们用手掌或手指蘸上颜料在白纸上作画时,我不仅仅停留在他们画得像不像这个层面上,还启发幼儿观察手指和手掌的细纹是否一样,并延伸到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的意义(警察叔叔利用指纹破案)等。
三、延伸——将幼儿绘画教育活动延伸到日常美术活动和游戏中
日常美术活动具有较强的游戏性,它给幼儿的操作以充裕的时间和充分的自主性,因而能让幼儿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美术角活动、日常环境布置活动、家庭中的美术活动等,将它们作为美术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能更好地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幼儿最喜爱的游戏活动中,可利用他们自己画出或制作出的物体做商品,也可用幼儿画出的人物画代替“摄影师”照片,这样不但将游戏开展得丰富有趣,也扩展和深化了游戏的主题。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深深意识到小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个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走出传统模仿画教育的误区,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绘画,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活动中应积极鼓励幼儿自主、大胆地绘画,在绘画作品的评价上,要承认个体差异,打破“像不像”的统一标准,正面评价每一个幼儿,保护和激发他们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