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
2019-01-11李红
李红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该院儿科输液室2018年8月—2019年1月12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2018年8月之前儿科输液室管理均采用常规输液室护理,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家长满意率及护理人员考核成功率情况。结果 实施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2%,实施后为9.7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实施前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70.73%)明显低于实施后(91.06%);且实施前的护理人员考核优良率(62.50%)明显低于实施后(93.75%)(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输液室管理中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尽最大限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对该院的护理满意率,保障患儿治疗安全。
[关键词] 护理风险;风险管理;小儿输液室;不良事件;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1(c)-009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infusion room. Methods A total of 123 children in the pediatric infusion room from August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was implemented. Before August 2018, the pediatric infusion room management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infusion room car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rent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nursing staff assessmen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fore implementation was 26.02%, and 9.76% after implementation. The form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atter(P<0.05). The paren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children before implementation (70.7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after implementation (91.06%); and the excellent rate of nursing staff before implementation (62.5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after implementation (93.75%)(P<0.05). Conclusio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nursing staff in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infusion room, minimiz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rents in our hospital,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children.
[Key words] Nursing risk; Risk management; Pediatric infusion room; Adverse events; Satisfaction rate
兒科输液室属于医院中最为重要科室之一,其作用主要是作为门诊患儿的治疗场所。因患儿年龄普遍较小,血管较细、耐受能力差等原因,加之受到管理或者人力资源等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在给患儿输液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良事件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有研究显示[2],护理风险管理可准确识别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全面评估及处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保障患儿安全。基于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儿科输液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势在必行。因此,该次研究2018年8月—2019年1月间就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儿科输液室收治的12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有男86例、女37例;平均年龄(3.50±0.50)岁;平均患病时间(13.17±1.50)h。儿科输液室护士共有16名,平均年龄(32.02±1.20)岁;其中本科5名,大专6名,中专5名;职称:护师3名,主管护师4名,护士9名。
1.2 方法
在2018年8月之前儿科输液室患儿均接受常规输液室护理,于2018年8月—2019年1月该院儿科输液室患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全面评估护理风险,总结危险因素,再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①总结输液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高、责任心不强,不具备相应法律意识;护理人员自身专业实施储备量不足;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交流不畅;护理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持怀疑态度;未能贯彻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等。
②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力度。由院方组织儿科输液室的相应护理人员开展学习相关护理风险管理的知识内容,了解风险管理的目的和其作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正确认知自身的责任、义务及权利。还可列举实例,让护理人员从中吸取教训,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每月召开集体会议,分析总结护理安全工作,要求每位护理人员至少说出一项输液室当前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让其自觉遵守管理规定,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率。
③提升护士专业知识。加大对护理技能及工作流程的规范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情况,严格护理人员按照正常流程进行护理工作,避免发生规范工作行为,减少医疗纠纷。还可使用PDCA质量管理来提高患儿输液留置针的使用率,减少输液外渗情况。
④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力度。当输液出现排队高峰期时,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儿家长做好安抚及解释工作,维护现场秩序,确保输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巡视力度若发现等候患儿病情变化必须及时处理给予优先输液,保障患儿安全。
⑤落实相关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如三查七对、双人核查、双人签字等,贯彻落实做好护理工作,加强输液监控,密切观察患儿的输液状态、输液速度及是否外渗或针管脱落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⑥制定出相关风险预案。针对每个护理步骤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建立出一套相应的风险抢救预案,如《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输液反应应急预案》等,确保患儿在每个护理输液环节具有相应急救,保障患儿生命安全。
1.3 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家长满意率及护理人员技能考核成功率情况。
①观察对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出现反复穿刺、液体渗漏、针头脱落等不良事故发生情况。
②采用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患者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项选择。护理满意率=(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3]。
③护士考核优良率: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技能考试、及理论知识得分两部分组成,若考试分数低于80分为合格,80~95分为良好,大于95分为优秀,优良率=(优秀人数+良好人数)/总人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
实施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2%,实施后为9.7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情况
实施前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70.73%,实施后为91.0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考核优良率情况
实施前的护理人员考核优良率62.50%明显低于实施后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由该文结果可知,实施前的护理人员考核优良率(62.50%)明显低于实施后(93.75%)(P<0.05)。证实了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通过专业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法律的认知水平,了解自身的责任、权利与义务,让其具备规避风险的能力,增强责任心,正确规范自身护理行为,能够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技能知识,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儿的治疗安全。同时,在结果中,实施前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70.73%,实施后为91.0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这一结果与魏丽君[4]的研究结果显示一致。表明通过主动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交流,熟练运用沟通技巧,耐心向家长讲解穿刺的风险,体现自身的专业素质及主动服务意识,让家长及患儿配合完成护理工作,同时密切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各项反应,并及时给予有效处理措施,即有效规避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又确保了患儿的输液安全。此外,如结果中,实施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2%,实施后为9.76%,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这一结果与蔡华等人[5]的研究结果显示一致。表明了护理风险管理可通过合理分配资源,贯彻落实每一项护理风险措施,准备好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尽可能地在每个护理环节中做好相关风险预案,来及时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医疗事故问题,尽最大限度将护理风险降低至最低程度,降低不良事故发生率,有效保障患儿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输液室管理中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尽最大限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对该院的护理满意率,保障患儿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娜.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14(34):140-141.
[2] 张桂华.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256.
[3] 郑文娟.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1(12):191-192.
[4] 魏丽君.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5):127.
[5] 蔡华,顾丽亚,李清.護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输液室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6):172-174.
(收稿日期: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