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2019-01-11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新庄小学郑家庆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新庄小学 郑家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课堂提问作为一项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教学艺术,通过“设疑—激趣—引思”的过程来发挥其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向学生输出要传授的信息,而学生也从输入的信息中领会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去接受知识,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的提问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和生机,也能让数学活动成为一个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有效提问的前期准备
1.备好课。充分的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内容。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元素,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内容脉络,才能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才能立足教材,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又适合学生学习规律的问题。对于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都要预先有基本的了解。在熟知教材内容和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才能通过科学恰当的教法,提出有梯度、有层次的难易结合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2.开放课堂。营造活泼、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能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通过平等、民主的管理方式,以自然亲切的态度提出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问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总体设计,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从重难点内容入手,设计关键性的问题。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困惑处等都是提问的出发点。在学生明确思考的目标后,引导学生通过转换思维、知识迁移等方法去突破思考的难点。只有突出提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三、有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程度难免存在差异。优生需要有一定思考难度的问题,过于简单会影响他们的思考兴趣;差生则需要有一个容易进入的切入点。既要让差生有答问的机会,也要让优生在已有提问的基础上有新的思考,还要让差生、中等生、优生相互配合,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补充、丰富、点拨。例如第一册107页的例4是图文应用题,对于这道题,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提问:第一次:看图,题目要求的是什么?(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因为问题非常简单,课本上也有提示,所以就让差生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二次:要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数、算)这次由中等生来回答,若答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若没有答对,则让优生来补充。第三问主要是面向优生:你能用自己的话把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述一下吗?三个提问侧重点不同,让差生、中等生、优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四、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反应能力各有差异,教师切忌要求所有的学生“一问即答”。在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来时,要引导点拨,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例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第四册第6页例1),先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与复习题比较,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要求还剩多少个,能不能根据题里的条件直接进行计算?(不能)为什么不能?必须先知道什么?(共有多少个皮球)用题里哪两个条件可以算出共有多少个皮球?该怎样列式?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五、提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提问要善于抓住思维的多元化,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面,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得到真正落实。因此,要尽可能将提问设在学生的联想点上,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做:有一个长方形操场,周长280米,长和宽的比是4∶3,这个操场的长、宽各是多少米?抓住“长和宽的比是4∶3”提问:题中的“4∶3”表示谁占4份,谁占3份?一共是几份?长和宽各占两者之和的几分之几?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学生在提问的引导下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出多种解答方法。
六、提问要正确处理学生反馈的信息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动态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多向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应体现在提问后正确处理学生即时反馈的信息上,应抓住以下几点:(1)及时性。在提问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回答要及时作出肯定或不足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回答正确与否,并能迅速纠正错误,不断向正确的目标靠近。(2)准确性。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是存在差异的,对于提问的反馈也是不同的。教师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反馈信息迅速抓住重点,找到“病症”,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3)启发性。教师发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评价时要与学生一起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找正确的答案。(4)艺术性。当学生一时不能回答出问题,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害怕心理,通过生动而亲切的语言给学生提示,使学生顺利作答。
总之,实现有效的提问,备好课是基础,把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是关键。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相结合,提问方法灵活科学,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客观而委婉,使学生产生思考的欲望,主动探究,从而获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