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思维的火花——小学数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1-11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小学校荣志刚

数学大世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立体数学教师思维能力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小学校 荣志刚

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概括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锻炼作用和意义,而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一番研究与论述。

一、直观展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

空间思维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本多是以文字描述辅以二维平面图形,致使他们在课本的文字描述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中很难真正理解这些立体图形,进而抑制了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提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立体图形等数学知识以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立体、形象、生动地呈现和展示给学生,带给学生更加立体和直观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立体想象,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静态和动态观察中得到有效锻炼。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利用电子课件为学生呈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态,让学生通过比对这些立体图形的形态,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与相同点。随后,笔者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了探索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此培养了学生的归纳类比和应用能力。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直观展示情景,优化了学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巧设疑问,发展学生探究思维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是调动学生思考动机、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巧设疑问来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具体来说,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来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和提问的方式,从而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启发下调动自身的思考动机,产生对问题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自觉主动地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探究,从而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得以进一步拓展,最终在不断的解题练习中逐步提升数学探究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采用了问题探究,为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购买了10千克向日葵种子,平均分给5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分得多少克种子呢?2.小明过生日,妈妈送给小明一块蛋糕,小明将蛋糕平均分成了八份,自己吃了三块,爸爸吃了一块,妈妈吃了一块,如何用分数表示剩下的蛋糕块数?问题提出后,学生立即展开思考,进行深入探究。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巧设疑问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解题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只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实现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训练,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知识和解题框架,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数学思维的发散,思考是否存在其他的解题方法,从而使学生实现知识和思维的有效迁移、灵活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汽车A的行驶速度为55千米每小时,汽车B的行驶速度为45千米每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决这道题时,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第一种解题方法分析,即先求出两车各行驶了多少千米,再求两车行驶路程的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思考还可以从哪个方面或者要素作为切入点,进行问题的分析,找出解题方法。学生纷纷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想出了“先求出两车每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再乘以相遇的时间,即得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等其他两种解题方法。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一题多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日后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通过直观展示、巧设疑问和一题多解等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立体数学教师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培养思维能力
念个立体咒
培养思维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立体登陆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炫酷立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