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反思

2019-01-1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校区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4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探究同学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校区 潘 莹

数学合作学习是小学生进行高效数学学习的有效形式。本文首先对当前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的误区现象进行了讨论,然后结合实例,提出了三种有效的小学合作学习模式。

一、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的误区现象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合作学习,数学合作学习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在小组内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很好的调动,个性思维也能够得到了张扬。但是,现在仍有不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具体现象如下:

现象一:次数过多,合作学习走过场

有的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所以动不动就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甚至出现一节课讨论四五次的情况,而且每一次讨论都是草草收尾。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讨论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过了一会儿又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用剪拼法求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又让同学们讨论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整个课堂除了教师讲解外,几乎一直在进行小组讨论,虽然看起来讨论得热火朝天,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成效,这种频繁式的合作显然对课程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

现象二:“蜻蜓点水”,合作学习表面化

小组合作讨论是需要时间的,有的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将全部的教学内容讲完,只给同学们很少的时间进行合作讨论,而且时间一到,无论有没有结果,都立刻喊停。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1000 以内数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小组讨论题:“请用3、5、8 这三个数字组成多个不同的三位数。”教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出的三位数最多。很显然,一分钟实在是太短了,学生才刚刚分配完合作任务,时间就已经到了,于是学生汇报的时候只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本没办法代替小组发言。这样,集体的智慧就没有了,小组合作也只是名义上的,并没有进行讨论,也没有得出组内讨论的结果。

现象三:回避生成,合作学习“应付化”

还有的小学数学课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很怕学生提出偏离课堂主题的问题,一旦教师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无法处理,就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解答,如果解答不出,就让他们课后再提问,这种敷衍式的合作很显然是无效的。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100 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和整理”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一个果园,果园里有苹果树35 棵,橘子树37 棵,梨树62 棵。教师提问:“大家看到这幅图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有的同学说,可以求苹果树与橘子树的和,有的同学说,可以求梨树比苹果树多多少,但这时有一位同学提出:“老师,果园里有很多青草,我们可以数出青草有多少棵。”这个问题让教师犯了难,青草的数量与100 内的加减法毫无关系。于是,这位教师说:“同学们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请小组讨论一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其实是很突兀的,问题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根本无法起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小组合作才是有效的呢?

二、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方式

1.操作式合作

动手操作对小学数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这种方式既简单又灵活,而且学生都很感兴趣,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还能快速掌握学习重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操作式合作。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笔者让学生将一个圆分别分成8、16 和32 等份,然后拼起来。由于又要分圆,又要拼接,工序很多,于是笔者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有的成员分圆,有的成员拼接,大家都在操作,井然有序。通过拼接,同学们发现,圆分成的等份越多,拼出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于是,在这个动手操作过程中,同学们掌握了“化圆为方”的数学思想。

2.探究式合作

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是需要经过探究才能发现的,而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独自是很难完成实验的。因此,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探究是非常好的选择。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按每组四人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他们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及沙子进行实验,并求出圆锥的体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了结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实验中,小组的成员都参与进来了,都观察了实验现象并进行了讨论,而且也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果,这说明实验式合作是十分有效的。

3.解疑式合作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学习内容的难度很高,他们很有可能会出现理解困难等问题。而如果在这个时候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就能够综合集体的智慧,难题也迎刃而解了。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发现让学生用任意工具画一个很大的圆是一个教学难点。于是,我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带他们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小组同学一个人定点站在操场上并拿着绳子的一端,另一个同学拿着绳子的另一端,围着定点同学走一圈,画出了一个以绳子的长为半径的圆;有的小组同学则用竹竿在操场上画圆;还有的小组同学用手拉手的方式画圆。虽然方法各有不同,但对于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显然合作探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合作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要避免合作学习走出误区,从而让合作学习回归实效。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探究同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惜字如金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