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生活资源 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2019-01-11江苏无锡市立人小学周卓贤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教材

江苏无锡市立人小学 周卓贤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观念倾向于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局限于学生解决课本或书面上的问题,很容易形成机械性、单一性的脑力劳动,长久下去学生会逐渐失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而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将现实生活数学化,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生活化:现实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答,教学中插入生活场景可以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怎样滚得远”时,植入生活场景:工人要将油桶从车上搬运下来,伐木工人要将砍伐下来的树木运下山。这时会引发学生思考: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用木板搭不同角度的斜坡,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并记录每次滚动的距离,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得出斜坡与地面角度不同,物体滚的距离也不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动手实践能高效获取数学知识。

2.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学科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数学思维的培养,生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认识“升和毫升”时,由于学生对容积单位感知较少,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杯子能盛多少水?由此引入“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一升水有多少?”联系生活实际:一瓶食用油大约5升,一瓶饮料大约3升……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对1升有了初步的感知,学生会进一步思考:一升水能倒几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最后用量杯量出1升水,在全部倒入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中,获取准确的数学知识,在生活教学场景的推动下,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思维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而生活化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过元旦和六一儿童节等节日时,学生们要用材料装扮教室,需要准备多少材料?怎样用这些材料布置?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帮助。学习了“简单的周期”这一节内容,学生会发现:将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就会产生简单的周期,用排一排、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发现规律,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的问题比较方便。通过开发生活资源,联系课堂实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能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这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最直观的体现。

4.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现阶段,“核心素养”引领着新一轮课改的方向,激励着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教育实践,大胆创新,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实践和创新的平台,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也培养了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运用,能全面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二、数学化: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1.创设数学情境

生活教学离不开课堂情境的设置,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化教学。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可以创建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有一个同学带了50元钱,想买10元的练习本,他能买几本?”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思考怎样计算,说出求商的过程,可以是“10×5=50,50÷10=5”,也可以是“5÷1=5,50÷10=5”,探究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及笔算方法;然后由易变难导入教材中的问题:“学校新买来380根跳绳,每班分30根。可以分给多少个班?还剩多少根?”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当中。生活化教学与情景教学的完美结合,将枯燥的数学计算课变得生动起来,可以增强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动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引导实践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你教我学”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能力,而生活化教学正好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时,可以给学生布置征订校服的任务,学生需测量身高,将身高数据分组,统计每组号码的人数,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在此过程中,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积极讨论,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不仅能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学会了分段整理可以将数据系统化的统计方法,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化教学开展实践活动,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落在了实处。

3.孕育应用意识

小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有所应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尽量用数学知识来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明白生活和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帮助,在他们提出问题时要及时解答,并指导他们将生活实例提炼为数学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遇见:“生活化”与“数学化”融合的实践思考

1.立足教材,让生活丰富文本

小学数学教材是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的载体,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生活化教学虽然提倡拓展生活资源,但在资源的选择方面必须立足于教材。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指出冰箱、洗衣机的前面、上面和侧面,再观察一个立方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最后观察多个立方体搭成的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立足于教材,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中的数学知识,还获取了生活经验。生活化教学利用生活原型,联系实际学数学,既发挥了教材的作用,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只有立足教材,生活化教学才能得到持续应用。

2.运用教材,从文本走向生活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教材”转化为“用教材教”,提倡灵活使用教材。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发掘教材,灵活地使用教材。例如,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编排了“简单的周期”“怎样滚得远”两个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场景将学生从课堂引入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学习,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而“有趣的搭配”更是让学生们在探究、掌握规律的同时,感受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有数学知识在支撑。在生活化教学中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融合教材,从数学教学走向数学教育

生活化教学注重开发生活资源,拓展教学资源,但终极目标还是服务于课堂。充分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与小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生活化教学开展的基本要求。只有将数学知识转化成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东西,学生才会对数学知识感兴趣,才会产生探究数学的欲望,才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才能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一定要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使用生活化教学。例如,学习“升和毫升”时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教学,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创设生活场景探究新知,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时将生活化教学贯穿始终。只要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让课堂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国家建设培养全面型人才。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教材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