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对话中进行生本师本思维有效整合
2019-01-11江苏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邓王建
江苏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 邓王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布设师生对话话题、优化对话情境、创新对话活动,从而成功启动生本和师本思维对接引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围绕学习主体展开教学,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思考展开互动,但互动形式较为单一,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妨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为学生布设更多学习情境,促使师生尽快展开多元互动,并在不断交流对话中达成更多的学习共识,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一、精选话题,启动生本师本思维对接引擎
数学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利用思考问题展开调度,这是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在师生对话话题选择时,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析,对学生学力基础展开调查,以便提升话题设计的契合度。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共同制约,学生学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对此要有明确把握,在问题设计时,增加问题的覆盖面,体现问题设计的梯度性,给更多学生提供对话思考的机会。师生顺利进入对话环节,其思维对接自然会顺利实现。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内容之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些问题:你认识计算器上面的所有键吗?运用计算器有什么优点?有了计算器之后,我们就不要学习笔算操作了,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问题抛出后,学生积极思考并展开讨论。教师也会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个性问题和意见进行对应指导。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很多学生都认为,既然计算器又快又准,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再用笔计算呢?教师针对这种看法,给出自己的见解:计算器只是一种工具,就像过去的算盘,不能因为有了计算器就不训练笔算能力了。我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有了电脑打字机,我们就可以不写字了吗?学生与教师展开互动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教师利用数学话题开展互动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反思机会,这样良性的师生互动,顺利启动了生本、师本思维对接程序。
二、优化情境,筛选生本师本思维对接起点
在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有情境创设的主观意识,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的机会。投放互动思考问题、争辩话题,或者是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课例、相关图片、视频、动画信息,也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创设与教师的对话机会。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建立主动参与意识,唯有与学生形成多重互动交流,才能掌握学生思维脉络,并给出针对性引导,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课例:小米买了5本书,共用了45元,小马买了8本同样的书,需要多少元?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拿到学习任务后,快速进入思考环节,对问题进行梳理,很快就给出了解决方案。有学生说:“第一步,先算出每本书的单价是多少,用45÷5=9(元);第二步,小马买了8本书,共计用了9×8=72(元);第三步,归结出解答,问题得到解决。”教师针对学生展示情况给出延伸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种,你提出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是不是还有更为简单的操作方案呢?学生听老师这样一说,顿时活跃起来,纷纷展开深度思考讨论,探寻更多解决方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情境设计,成功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之中,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教师给出延伸思考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了冲击,课堂互动顺利启动,生本师生思维开始有效对接。
三、创新活动,提升生本师本思维对接品质
数学训练设计需要引入创新模式,书面作业式训练缺少新颖性,学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教师需要有整合创新实践意识,对数学训练内容进行多重改进,增加一些立体性训练任务,特别是师生对话性训练任务,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历练机会。学生设计思考问题或数学题目,让教师解答,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也能够增加师生对话频度。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测量、分析、计算等实践活动,也可以形成一些对话机会,对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科能力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在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相关概念,然后为学生布设了训练任务。当学生初步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操作程序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课堂训练题目,并尽可能提高难度,然后由教师负责解决。学生习惯老师布设训练任务,听说要给老师设计训练题目,自然感觉更为新鲜,纷纷行动起来,查阅教辅材料,展开互动讨论。经过一番研究讨论,学生顺利设计了课堂训练题目。教师挑选其中的题目当堂解答,学生一边观看老师操作,一边展开讨论,对老师的操作方式方法进行评价。教师利用一个逆向的任务设计,将学生学习思维激活了,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其参与热情越高,则说明教师教学设计的效果越好。
数学课堂互动设计发动时,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精选对话话题、优化对话情境、创新对话活动,利用多种交流互动机会,对学生实施对应教育,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探究环节。学生数学思维和教师思维存在一定落差,这是最为正常的现象,如何让学生和教师形成良性互动,这是教师必须要直面的课题。唯有成功激活师生互动引擎,才能产生丰富的教学渗透力,让学生在对话之中提升数学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