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书法文化课程 落实立德树人使命
2019-01-11江苏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邹静珠
江苏无锡市新吴区春星小学 王 伟 邹静珠
基于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基于对校情、学情的认识,我们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引领师生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殿堂;以科研课题为抓手,撬动学科美育融合,发掘传统文化育人内涵,开拓了一条以书润心的美育途径。注重翰墨书韵的学校环境的布置和以“正诚”校训为首的学校文化建设,国家课程重视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地方课程重视学习传统文化技能;校本课程重视体验传统文化乐趣;生活课程重视浸润培养传统文化品质,从单一的“以书润心”延展为“以文化人”,构建起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方式,以“春艺书院博客”,记录学生学习书法的进步和成长;以“春艺之星”书法星级评定机制,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和毅力;以开展“星”少年和“正诚”少年评选,培养特长少年和全面发展的好少年。我们架设起弘扬文化自信的交流桥梁,传播和平与友谊,通过一系列举措,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师生心田,使他们体验成长感受,绽放幸福之花,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缘起:我们的认识
(一)基于时代发展、人民需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二)基于对校情、学情的认识
学校自1996年建校以来,就以书法教育为办学特色,以科研课题为抓手,逐步深入探索研究,通过书法教育学生不断成长,学校快速发展。翰墨书香、以书润心的学校特色日益彰显,学校在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拥有了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7年秋,学校由分校变更为独立建制。面对崭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着快速凝聚人心,打造一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教师团队,深化学校内涵,发掘发展动力的目的,在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全校教师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们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延,将单一的书法育人扩展到“以文化人”,让师生在享受艺术之美中提升人文素养和生命质量,获得成长体验和幸福感受。
二、行动:我们的举措
(一)以书法为突破口,引领师生步入传统文化殿堂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学习书法是美育的有效手段。建校伊始,就有具有书法特长和兴趣的教师自发在班级开展书法教学实践,由此拉开了学校书法特色教育的序幕。在草根式、小范围试点研究的过程中,学校领导敏锐地捕捉到书法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增加实验班级,每个年级成立一个书法班,学习毛笔书法。由于效果显著,逐渐在全校推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书法的乐趣。近5年,硬笔书法也受到师生的重视和喜爱,书法教育成绩愈加显著。
在师资方面,学校采用“外聘+自培”的模式:一方面,学校聘请本市书法名家、儿童书法教育者进校充实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学校为本校教师聘请名师,教师们拜师学艺,提高书法艺术修养和书法教学水平。
(二)以书法为支点,撬动学科美育融合
“春艺书院”和“无锡市硬笔书法协会春星分会”的先后成立,“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全国写字实验学校”的相继获得,标志着学校的书法教育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前期书法艺术涵养的积淀,以及书法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触发了各学科教师美育意识的觉醒与美育能力的提升。学校以先后开展的科研课题“村校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书法特色教育的学校品牌建设研究”等为抓手,打通书法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将书法元素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进一步发掘书法的内涵;强化“提笔就是练字”的意识,以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每一位师生、每一门学科、每一次书写都是一次美的学习和美的展示。教师们适当发掘并传播自身学科的美学元素,做到各学科共同发展。
(三)以书法为圆心,深化传统文化育人内涵
首先,重视翰墨书韵文化环境建设,全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每天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书法文化,品味传统文化。学校的楼梯、廊墙、橱窗等都围绕书法进行特色布置,教室里也有展示学生优秀作品的板块,处处传承中国书法文化经典,润养师生胸怀。学校借助改扩建的契机,将新设书法展厅、书法体验中心、书法专用教室、书画长廊、书画苑,打造一所具有书法艺术元素的墨香校园。其次,通过成立书法、国画、剪纸、楹联、篆刻等社团,将书法学习引向多元化、品质化的更深层次,使学生接触“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发现美、感受美、学习美、表现美、创造美。再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扩大优秀传统文化外延,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搭建活动平台,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培养他们由内而外的自信,激发他们对生活、对美的热爱。
三、成果:我们的探索
(一)开拓了一条以书润心的美育途径
基于学校“正诚”校训,实践“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标。双笔(软硬笔)齐头并进,努力做到“软笔不软,硬笔更硬”,整体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同时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文化修养,锤炼其意志品质,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二)构建起一套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秉承“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通过书法学习,引领师生爱上书法,通过师生书法素养的提升,使他们热爱艺术、热爱传统文化,逐步构建起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1.国家课程重氛围营造
各学科内容都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借助学科教学研究,不同学科教师发掘学科中的文化元素和美育元素,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实施全科美育。语文学科是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古典诗词、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等无不闪烁着家国情怀、伦理道德的智慧光辉;数学学科中的结绳记事、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等内容展示着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英语学科中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异国文化,更要弘扬中华文明。我们对美术、音乐、体育、科学等学科都深入发掘,丰富营造学习氛围。课间音乐、伴餐音乐、午休音乐、静堂音乐等,一首首古典诗词改编的歌曲在校园循环播放,让中华传统文化如空气般环绕在学生周围。
2.地方课程重技能培养
为切实保障书法教育的实效,学校在地方课程中开设软笔书法课,由专业教师授课。每天开设15分钟的午间习字课,组织全校学生练习硬笔字。学校每天安排了“晨诵、午读、暮赏”时段,大家一起吟诵诗词、阅读美文、积累经典、涵养性情,提升艺术修养。
3.校本课程重感受体验
学校开设文化艺术社团课程,包括书法、国画、剪纸、楹联、篆刻、写作等,将每周四中午定为社团活动时间,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实行分层走班学习,让每个学生依照自身爱好和真实学情参与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还不定期邀请剪纸大师、书法名家、儿童文学作家等来校讲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4.生活课程重浸润拓展
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生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重阳节到敬老院慰问、春节进社区“献福送春联”、清明节祭英烈做青团等,发掘节日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根据学生特点,我们设计校园艺术节、读书节、数学节、科技节、体育节五大主题节日课程,每一个节日都是师生及家长展示美、创造美的时刻。在入学仪式、成长仪式、毕业典礼上,学生互相赠送书法作品,吟诵自创诗歌,展览个人作品等,这些活动都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展示着师生的审美情趣。“童心献礼十九大”“好家风伴我成长”等传统文化作品征集(比赛)活动,更是弘扬了社会良好风气和家庭优秀传统家风。
(三)探索了一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方式
为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和引领功能,我们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为每个学生精心设计“春艺书院博客”,作为宝贵资料,记录学生学习书法的整个过程,展示学生们的进步和成长。我们还制订了“春艺之星”书法星级激励机制,授予星级学生相应的荣誉称号。我们进行“星”少年和“正诚”少年评选,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幸福。
(四)搭建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
近年来,学校在各项交流活动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把和平、友谊的种子传播出去。江苏南京、灌云、徐州,广西柳州等地的教育代表团来校考察书法教育,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学生与我校学生交流书法作品,我校足球队和韩国学校足球队进行了友谊赛,在多元化的交流活动中,“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延续:我们的思考
(一)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要做传统文化的引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增强文化底蕴。要加强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及对国家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深度开展学校的文化建设
要更深层次地发掘传统文化元素,与学校环境设计和文化建设相结合,全方位的营造更有感染力的文化氛围,构建翰墨书香文化校园,培养既有民族气节,又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接班人。我们将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以神圣的使命感深入研究探索,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实现“让每一颗星星都闪光”的育人目标。
让我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种在全体师生的生命里,让它生根发芽,蓬勃发展,绽放出幸福之花。让我们向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春天,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