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广泛做到因材施教
2019-01-11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学
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学 陶 雯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与学,教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文化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则是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将这些知识点吸收融会,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教学是一种双方面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其实是站在主动位置的,因此,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学习,引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态度,是老师教学的重点之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式会更加随性,所以,我们老师除了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独一无二的教学。
一、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是人类最基本的学科,不管在生活中的哪一个方面,我们都能找到数学的影子。但同时,这门学科也是枯燥的,尤其是对尚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满眼的数字、计算,再加上让人望而生畏的严谨,让学生兴趣大减,以至于很多同学高呼看到数学就头疼。那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提高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从本质上说,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多少数学家、科学家,而是为了通过数学教学,让同学们了解数学思想,将这些思想融会到以后的生活中,开拓同学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已经从过去的死读书、硬读书变成了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同学们的亲身经历,将抽象的、生硬的、难解的数学问题变成实际的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来进行解答。这是教育的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的确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但这远远不够,这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还需要老师针对每个同学进行不同的教学。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因材施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选择适合学生各自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师生关系太过生疏、僵硬,老师上课站着,学生上课坐着,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而学生则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这种结果会导致师生间缺乏最基本的交流,老师不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态,不知道他们的理解程度。
因此,改善师生关系是因材施教的第一步,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老师不再显得高高在上,而是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深入了解每一个同学,知道他们各自的特点和想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做一些生动的比喻,比如学习“二次根式加减法”,如计算把和比喻成鸡、鸭两种不同的动物,根据学生的常识,鸡和鸭是不能关在一起的,在合并同类项时,只需要把鸡和鸭分开,将鸡放进鸡笼,鸭放进鸭笼就可以了,即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了,而且印象深刻。在课堂教学时,还可以与同学们进行一些小互动,比如简单的问答,让同学们阐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即便学生答错了,也要予以鼓励,还可以让积极的同学上讲台来代替老师讲解一些问题,这样既能增添互动,让课堂更有生趣,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老师更和蔼。
三、制定学习方案
在充分了解学生之后,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案做出调整,而要做出满足所有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老师自身的教学素养。老师需要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快乐的,积极的。
除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善于思考,能举一反三,教学中就只需要在关键时候点拨一下;有的学生比较害羞、内敛,许多时候要进行单独指导;有的学生比较爱玩儿,思维发散,则需要在课堂上给他自由,让他积极发言……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这些特点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是两个极端。
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做出同时满足所有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计划是几乎不可能的,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特点就可以了。剩余部分学生,则需要老师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单独制定教学计划,这需要老师花费极大的精力。而现代初中教学压力日益增大,学生成绩、升学率像一座大山压在学生和老师身上,教学时间愈加紧迫,在接手一个全新的班级的时候,留给老师熟悉学生和制定教学计划的时间越来越短,老师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有效的教学成果。
四、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上文提到过,数学是一门严谨的有些枯燥的基本科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性、灵活性以及创造性,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量与计量、统计与概率、方程与关系等各方面的学习,观察、了解现实世界,了解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强学生的逻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开拓自己的思维,将数学思想应用到自己未来的生活中。另外,数学还是初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的重要地位也意味着课程压力较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比较大。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既要能确保学生能学到新知识,开拓他们的思维、思路,也要保证课程的进度。在这种时候,因材施教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更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数学的例子。
而随着老师教授班级越来越多,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制定教学计划会更加耗费精力,针对每个学生、每个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停修改这些教学计划,这些教学计划影响着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
而剩余的具有较强特点的学生,则需要针对性教学。针对性教学要建立在两个前提下:一是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二是师生关系的融洽度。要让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学习,需要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联系数学和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因材施教对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素养的高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必然要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较强的工作强度,因此,老师需要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为孩子们的学习做出最大的努力。
总之,因材施教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必须要落实到实际中来。而要做到因材施教,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定要良好、融洽。老师应该对每个学生做到关心、呵护,甚至成为朋友,学生自然也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并最终将因材施教融入日常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