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师德修炼中的情感支持问题研究①

2019-01-11◎张

中小学德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师德道德德育

◎张 聪

班主任的师德修炼,需要班主任高度重视来自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等相关主体的情感支持,并科学研判情感支持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其生成原因,以期为班主任的师德修炼提供持续性的情感支持。

一、情感支持是班主任师德修炼中的关键要素

来自家长的情感期待,学生的情感表达,学校领导的情感关怀都是长期隐藏在班主任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因素,支撑着班主任的行动策略与育人方式。于此,积极而有效的情感支持在班主任师德修炼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

其一,积极的情感支持有助于强化班主任道德涵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正因为如此,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应该从充满着深刻情感的行为开始”。[1]面对来自家长或学生的情感需求,班主任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理性的道德认知、合理的道德判断,才能真实地为家长或学生提供帮助。在这方面,任何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都会在面对和处理情感问题时,积累丰富的情感教育经验,创生属于自身的情感教育能力,而这些经验和能力有助于建构优秀班主任的道德素养。因此,积极的情感支持不仅为班主任日常工作所必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班主任涵养较高的道德水平。

其二,全面的情感支持有助于提升班主任道德领导力。班主任的道德领导力并非天然拥有,而是需要在日常班级生活中逐渐形成。如果失去校领导、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的情感支持,班主任就难以形成班级生活的道德领导力。情感支持犹如水一般,无声无息地滋养着班级生活,成为班主任道德领导力建构的动力之源。这种全面的情感支持需要班主任长期而不懈的努力,虽然辛苦,却是班主任实现道德领导力的必经过程。

其三,深度的情感支持有助于推动班主任的德育自觉。德育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但在繁忙的日常事务中,班主任总是忙于处理各种事务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引领。很多班主任误将德育理解为仪式、班会课等可见的方式,而忽视了生活德育、学科德育等缄默化的德育过程。实质上,来源于长期沟通、交往所形成的深度的情感支持,能够在班主任忙于日常工作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德育的能力,将班级德育过程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显性、有意转变为隐性、日常的行为,从而创生班主任的德育自觉。

二、班主任师德修炼中情感支持的问题剖析

事实上,班主任在修炼自身师德的过程中,总是面对诸多情感支持问题。这些问题,或深或浅,或显或隐,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着班主任对自身师德的理性审视与科学处理。

问题一:“无情无义”

“无情无义”看似不可能,但事实上,这种现象却真实地存在于当下班主任的日常生活之中。2019年7月,我在西南某省做班主任培训,期间一位班主任公开告诉我:我们这里的班主任只需要忙完上面布置的任务就好了,至于班级怎么教育,“不出乱子就好了”……这着实让我意外:班主任只向“上”、向“外”去完成那些被动接受的“任务”,至于自身所肩负的班级建设之职责却没有做好。如果班主任没有充分意识到班级建设是自身工作的核心任务,情感支持就无从谈起,也无法开展自身的师德修炼。“无情无义”既验证着班级建设的失败,也增加了自身师德修炼的负能量。

问题二:“虚情假意”

很多年轻的班主任都面对过来自家长的赞美,如果不能理性面对溢美之词,就容易对情感支持产生错觉。应该承认,家长对班主任的赞美正是基于现实的教育情境,表达了对孩子未来班级教育的美好期待。作为班主任,深刻感知、理解家长的情感需求,并将之转化为开展班级教育的具体行动,既是回应家长期待、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表现,也是师德修炼的需要。诸多“虚情假意”的话语能否有效转化为班主任师德修炼中的情感支持,不仅需要来自班主任自身的道德判断,也需要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让家长看到班级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尽最大可能达成班级教育的一致。

问题三:“以情代教”

现实的学校生活中,个别班主任在与学生有着较为深入的情感沟通后,仅仅依靠与学生的情感关系而维系着班级生活,哥们义气、姊妹情深、“够意思”“讲究”等曾经出现在很多地方的班级生活之中。这些话语不仅是班主任的教育方式方法问题,也是自身的师德问题。来自学生的这种情感支持的异化,实际上表明了很多班主任没有充分认识到班级教育的实质,也没有科学理解师生关系应保持的“度”。这种“以情代教”现象的结果,只能使班主任丧失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与公信力,无法积极而有效地开展班级教育,自身也无法对学生实现道德引领。

在教育现代化2035的征程中,班主任所发挥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因为“无情无义”“虚情假意”“以情代教”等现象正出现在当下的班级生活中,如果不从根本上解释并解决好这些问题,便不能有效开展班级建设。

一方面,班主任师德修炼是一个科学处理管理、教育与情感三者关系的过程。班主任的师德修炼需要科学管理班级,以高尚的师德引领班级建设,如建立班级规章制度、着力推动班级发展等。但不能将班级建设一味看作严苛的管理过程,因为班级建设是一个充满感情的教育过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在管理过程中也充满着浓厚的师生情谊;班级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管理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提升的过程。

另一方面,班主任师德修炼是一个科学把握情感支持尺度的过程。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往往充满着浓厚的感情,舍身护生、舍己为教的现象常常成为社会褒奖的对象。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建立实际上表明了中国教师忠诚的职业信念与高尚的道德操守。对于班主任而言更是如此。但是,班主任如果过度地投入情感,如无微不至的体贴、细致入微的关心等,不仅不能引领学生科学成长、有效教育学生,而且无法修炼好自身的师德。这就涉及如何科学把握情感支持的尺度问题,也涉及到道德实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道德风险”问题。[2]事实上,正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这个尺度,才导致很多班主任在面对家长、学生时,无法妥善处理情感问题与教育问题的区别,无法以真实的情感促进家校共育、师生共进,也进一步导致了“无情无义”“虚情假意”“以情代教”等教育问题的出现。

三、以积极的情感支持提升班主任的师德修炼

建构积极的情感支持,解决好班主任师德修炼过程中的情感误区,班主任就要走出“事务性旋涡”,成为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师”,真正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

(一)走出“事务性旋涡”,重审师德修炼中的情感因素

中小学班主任之所以陷入“事务性旋涡”,甚至对班集体建设都表现出“无情无义”的态度来,其实质就在于承担了很多本不应该承担的任务,以致于工作忙得缺少了情感联络。这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给予班主任更多的情感关怀,为班主任“减负”,更为重要的是中小学班主任要重新审视自身师德修炼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一方面,班主任要学会自问:在众多事务中,哪一项是第一要务或核心任务?如果仅仅忙于应付上级的指令,而忽视了自身作为班级教育第一责任人的身份,那么班主任失去的将是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因此,班主任要勇敢地挣脱“事务性旋涡”,发现并积极利用师德修炼中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学会自省:在相关主体中,哪些人“我”还用情不深?尝试发现那些被自己忽略或较少关注的群体,以积极的情感沟通建立良性的人际关系,以道义上的支持获取情感支持,进而提升师德水准。

(二)成为“人生导师”,重建师德修炼中的情感支持

《中小学班主任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这种人生导师对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引导意义、教育意义十分重要。其中,积极的情感支持正是建构班主任“人生导师”身份的重要基础。为此,需要班主任重建师德修炼中的情感支持。

其一,强化学生的情感文明修养。在班级生活中,学生的情感表达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但班主任应该看到,这种生命力必须建立在班主任这一公共身份的基础上,必须在情感沟通过程中显示出较强的公共性和文明性。情感文明修养是培养学生科学建构情感、文明表达情感的教育过程,对于学生公民身份养成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其二,增强家长的情感支持力度。作为班主任,应科学审视家长的教育期待,并在班级教育过程中加强家长的情感教育,增强家长的情感支持力度,推动自身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的师德修炼。

其三,提升自身的情感教育自觉。形成情感支持,最为重要的是班主任能够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在日常的班级育人工作中为人师,做表率,以真实的情感触动学生内心中道德的生发。切实提升自身的情感教育自觉,着力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导师”,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不仅有助于班主任思考学生的道德成长问题,也有利于班主任反思自身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的自觉问题。

猜你喜欢

师德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