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数学课堂培育学生数感策略——以基础计算能力为例
2019-01-11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广宁第一中学陈健东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广宁第一中学 陈健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字的含义;以各种方式表示数字;表达和交流信息;选择适当的算法解决问题;估计操作结果,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数字意味着人在数字和运算中都有意义。 数感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人们自觉认识和运用的一种态度和意识。一个具有良好的数字意识,敏锐地洞察对数的含义和操作的人。数感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对于数的意义的理解,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示,相对大小可以在数的具体情况掌握,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学生逐渐认识到抽象表征的数量,逐步树立了一些概念 。
一、设计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但是现在的高中生培养数学方面的数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数感能力,作为一名从事于高中数学教育的教师,适当地改变教学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们需要在课堂上围绕着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话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考,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教学法的一个较为明显的优势就是组内成员之间可以通过互相监督、互相督促来进行高效的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功效,教师需要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手段,鼓励学生树立高度的自我意识,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良好态度,互相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自我的综合能力。
在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尽量多设置一些课下的集体性合作互助活动,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成果的提交。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可以布置一些课下思考题,对于一道函数解答,一个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想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再进行汇总统计,看最终能得到几种有效的解答方案。在这一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考解题思路,并互相交流相互的看法,可以将自己想到的方法讲给别人听,也可以学习到别人想到而自己并未想到的新思路,可谓是一举多得。如此一来,不仅是组内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和督促,还可以形成组与组之间的相互激励,最终在班集体内部形成一种活跃且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数感养成。
还是以函数教学内容为例,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采用一定的事例加以辅助说明,以长方形为例,其长宽分别设定为未知的x 和y,并给出其面积S 和周长D,对角线长度m,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列出求解的过程。小组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剔除无效的错误观点,保留正确的建议和意见,减少学生走弯路。
二、加强计算教学,培育学生数感
计算不仅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也是形成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的重要支撑物,是贯穿高中数学全过程的重要组织活动。而且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观察力、记忆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敏感度也会被激发。因此,为了发挥计算教学的最大效益,教师要仔细研究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性策略,落实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几何教学中,注重学生计算能力与识图能力的结合,明确作图作线的技巧,强化学生画图能力,立体几何题解题中,通过画图、作辅助线辅助解题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重点培养及训练学生的作图作线的能力。一般的数学教师不重视这方面的讲解,通常对辅助线、画图都是简单讲解,导致大多学生在实际考试中遇到稍微复杂的立体几何题,不懂得运用作图作线辅助答题,从而在立体几何题的解题能力迟迟无法提高。教师应当在实际立体几何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立体几何图形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多角度展示立体几何图形,将点、线、面的相互关系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学生的脑海里首先有立体几何图;在立体几何题的解题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作图作线的技巧,并通过典型例题带入巩固教学,脚踏实地提升学生的画图能力,从而提高立体几何计算解题能力。
注重计算知识的连续性,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计算知识——由于计算是贯穿于数学始终的,知识的连续性是学生计算思维不中断的保障。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各个方面知识的完善,否则,学生只有在一个部分存在计算缺陷,学生之后的计算困难都会增大很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每个计算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观察计算系统,对计算形成连续性思维,从而实现自身计算水平的有效提升,进而培养了学生数感。
我们一直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但是,在多数时候我们往往下意识地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主体地位进行了颠倒和互换。这种方式从长远来看有害无益。因此,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进行数感培育,应当极大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思考、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利归还给学生,如此一来,让学生在觉得新鲜和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更加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