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参与度“三策略”
2019-01-1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 王 蓉
新课改在不断深入与推进的过程中,“学为中心”教学理念越显突出,这种教学理念便对数学教学的过程与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让学生变为教学的参与者,主动去思考、自我体验与探究,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性思维重视起来,要求创建有实践性、创造性、探究性的现代课堂。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背景下,学生将由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师生活动的最基本方式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同时也是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填鸭般的教学方式摆脱掉,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努力的探索,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初中生对于生动的故事还是很喜欢的,为了将数学课堂很沉闷的氛围打破,作为数学教师要将一些故事结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如此便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让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很快地集中,从而为他们深入参与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一课时,为了更好地将问题情境创设出来,把这样的一个小故事讲给了学生:“有一片原始森林,在森林里有一对小松鼠玩耍,它们在玩的时候发现了大松树,松树上结了很多松子,看到这,两只松鼠飞快地往大松树上爬。有一只松鼠先爬了4 米,再爬了3 米才摘到不少松子;可是剩下的那一只松鼠先爬了5 米,又不小心失足滑下了1.6 米,于是晚了一步。”学生在听完这个故事后陷入了沉思,我适时提出问题:“大家可以算下这一对松鼠分别爬了多少米,另外一只松鼠想要够到松子还需要爬多高?”在抛出这个问题后,学生都开始计算,然后将问题的正确答案计算了出来。与此同时学生便逐渐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掌握了。
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中的一个是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只要经过合理的运用,方可将高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出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
二、激活原有经验,推进学习深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主动建构学习系统的过程正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学生之前的经验便是作为主动建构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存在的,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是带着很多之前的经验来到课堂当中的,教师要将学生的这些原本就有的经验高度重视起来,就能促进学生发生进一步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一课时,要是直接把“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定义方法告诉学生,学生也可以明白,学生还能够依照此判断将平行四边形画出来,可是这样的学习用数学体系纯粹地推理出来,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肤浅化的。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来真正地构建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如让学生对教室的门窗、黑板、课本的边缘进行观察,使学生将它们四边的关系判断出来。此时支配学生思维的是观察结果与之前的数学经验,他们可以将对边平行的关系迅速判断出来,然后将学生引导着去思考这些表象,紧接着对变形所看到的矩形进行加工,向一侧“拉”着矩形的某一个顶点,然后紧接着和它连在一起的四个边就“斜”了过来了,这样就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构建出来,最后让学生通过思维空间的想象把它的特征描述出来,借此帮助学生让平行四边形在其思维里变得鲜活起来、立体起来,深度学习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三、挖掘深层问题,留足思考空间
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到限制,无法在学习时把知识背后的深层问题考虑到,要是教师无法给学生创造触摸知识本质的条件,便不能将预期的教学目标达到。除此之外,用单方面的教授灌输式去解决深层问题也无法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对深层问题探究时最合适的方式是给学生创造条件,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
例如,在“函数的图像特征”这一课的教学中,要能使学生在对称的角度上把y=-ax2和y=ax2的性质探究出来,这个过程学生需要教师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去尝试着独立作图,将发现、思考、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自己体验了,如此方可获得更为牢固的知识。学生在对函数图像的性质进行探究完成了之后,一定会对函数的位置、形状确定因素有自己的认知,与此同时,方可用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存在性和确定性问题进行探究,如:①已知坐标系中的任意三点,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吗?②要是三点中有两点的连线与y 轴平行,这样的三点是否能够确定一个二次函数?③给出怎样的三点才可以将一个二次函数确定呢?以上给出的研究点将函数的条件确定在函数学习中的存在是非常普遍的,特别是对后面的二次函数的方程求解的问题,比起单纯地让学生去观察图像来说像这种具备更深层意义的问题是更加有价值的。在学生独立思考时,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图像观察、方程计算两个部分来对学生进行启发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便只是保证学生思维在正确的方向上。
可见,把深层问题从课堂成果中发掘出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不但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获得的快乐去体验,让他们更有自信,还能够将学生的探究能力逐步培养出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受益终生。
总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是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的,这种教学活动也是有效的。所以在面对初中生的数学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依照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最大化,从而使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学生的过渡期是初中时期,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时,应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学生未来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奠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加健康快乐,也能够不断丰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