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有效开发策略
2019-01-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宏越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陈宏越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进入到了学习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拥有数学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地应对和解决种类繁多、变化多端的数学题目,才能收获更理想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从自身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以人教A 版为参考,就如何有效地开发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旨在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留足思考的时间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经历了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有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也有着不同的起点和学习能力,可以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同一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学生之间有着差异性和个性。所以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之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是能够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在实际进行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中给每一位学生都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挥,让他们尝到高中数学学习的快乐滋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体系,为我们更好地培养其数学思维,提高其学习效果奠定基础。而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的程度,成为学生良师的同时也努力成为学生的益友,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和诉求;另一方面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我在教学生找数学规律的相关题目时,就没有急于给出学生答案,而是给足了空间,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让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究。如在黑板上我给出了学生1+3=4,1+3+5=9,1+3+5+7=16 这三个算式,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算式的规律,创新自己的想法,得出新的结论,1+3=4=22,1+3+5=9=32,1 + 3+5+7=16=42,之后再步步引导,让学生探究出1+3+5+…+(2n-1)=n2这样的一般规律。
二、给予学生动手实践平台,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思考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概念和公式,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在实际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平台,并能够督促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索,自己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注意的是,一方面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另一方面,需要我们能够站在高中生的立场去给学生创设平台,设计问题,帮助引导。此外,在学生实际操作中,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即便是操作不正确,也要在鼓励中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严厉地呵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为其更好地参与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开发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椭圆”的理论知识时,由学生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条绳子来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用绳子画出椭圆,得出结论,之后结合画图过程,又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明确椭圆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椭圆标准方程怎么表示。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当然印象深刻,让学生认识东北、西南、东南、西北等方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确定东北、西南、西北、东南的方法,从教师的扶持到学生自主辨别方向、制作方向板,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第三,加强运用,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实际生活中,观察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数学的全面化认知。
三、优化教学活动,促进“导”“学”融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导学开展数学活动,以引导为核心,促进“导”“学”融合,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连接,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要学会挖掘“导”的价值,协调“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有目的的组织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圆规进行画圆,提问: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大小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总结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进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需要,引入导学式教学法,构建完善的数学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而实现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