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文化在高校中的德育价值研究

2019-01-11王英洁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吉林历史资源

王英洁

一座一流的城市一定有着优秀的文化根基,这是奠定城市文明的基础,也是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和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寄托。高校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更承担着德育教育的重任。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积极有效地引进和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使其充分发挥自身功能,提升并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底蕴,是十分必要的[1]。

吉林作为历史上的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地方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曾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用,将吉林优秀的地方文化转化成为现实的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对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承前启后、教书育人的强大链接和有效手段。如加以合理地研究与开发,一定会对德育教育起到极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就以吉林为例,重点谈论吉林地方文化对于高校德育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1 正确对待和深入挖掘吉林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开展德育教育

吉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长达数千年,它是高句丽时代遗留给人类的一块珍贵的文化瑰宝,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中居于前端的位置。向上追溯的话,早在西周的时候就已经产生。如今,走在吉林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到历史遗留下来的清晰的印迹。

吉林自古以来就聚居着多个民族和部落。除了汉族之外,还有数量巨大的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作为边塞之地,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这里设立郡守,实行有效管理。此后,这种管理逐渐加强,清代设立将军辖区。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这里曾经建立伪满洲国。

因为地处塞外,虽关山阻隔,却也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吉林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特别是近现代的新兴文化思潮和革新运动的影响。因此,吉林作为东北文化的重要代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更多地吸收和借鉴了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明的多种元素,加之自身绵延不断的文化血脉,近代以来也更多的参加到了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应该更多地为吉林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资源。

吉林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从古至今,不仅人才辈出,涌现过像李红光、孟洁民、曹国安这样的抗日英雄和魏拯民、宋铁岩这样的抗联英雄,还有着多姿多彩的民俗艺术以及特有的地方建筑和民俗风情,名胜古迹遍布各地,还有着数不清的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历史掌故、传奇轶事等,尤其是近代以来,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人和事直接间接地参与到了改变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在强调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扬红色文化旗帜的今天,一些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遗址和遗迹如抗联智取八道江战斗遗址,西团山战斗遗址,小汤河战斗遗址和板石沟战斗遗址理应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开发。这些对于求知欲旺盛的高校的大学生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完全可以成为可资利用的德育教育资源。

对于这些吉林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使得大学生从中吸取精神营养,更好地了解历史的纵深和现实的复杂性,在坚实的人文历史基础之上,健全其人格,培养其良好心态,对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建立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让高校学生更多更好地参与到基于吉林地方文化基础上的德育实践教育活动中来,同样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实乃一举两得。因此,依靠自身优势,大胆把吉林地方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相结合,既能够很好地弘扬和保持地方文化,又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德育教育质量,势在必行。

2 深入挖掘吉林民俗艺术资源,多样化创新,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广袤富饶的吉林大地,除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还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东北民俗和文化艺术。这里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萨满文化、松花湖浪木根雕艺术、吉林剪纸、松花湖石砚、长春电影节、吉林雾淞冰雪节、四平英雄城音乐会、延边朝鲜族民俗节、白城市草原之夏音乐会、辽源农民艺术节等,以及各类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田间庭院文化都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出现了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和艺术精品以及特色文化基地。不仅活跃了吉林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很好地成为了联系经济与文化的纽带,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参与。

吉林不仅有着京剧、话剧、地方剧、曲艺、歌舞等,还有着颇具地方特色的地方剧种,如“二人转”、吉剧、新城戏和黄龙戏。特别是“二人转”在吉林大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据说有着长达2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集歌舞、说唱、戏剧性为一体的表演艺术,深受百姓喜爱,在民间素有“千军万马、台上就俩”,“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说法。此外吉剧也颇受欢迎,曾经多次斩获文化部颁发的奖项。

吉林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满族、蒙古族和朝鲜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吉林还有汉族的东北大鼓、秧歌音乐,蒙古族的乌力格尔和好来宝以及朝鲜族的长鼓舞等曲艺形式,因此具有了多民族性和地域性强等音乐特点。

吉林不仅是共和国初期有名的“汽车城”,而且还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这里有着我国太多的“第一”。比如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动画片、第一部译制片、第一部故事片以及第一部科学教育片等等。同时还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众多的电影艺术家和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写下了浓浓重彩的一笔。

饮食上,极具地方特色的吉菜更是一朵奇葩。它是吉林特有的民族风俗、区域文化和特殊材料工艺的结合,而后又不断地发展创新,终于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特点。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天然绿色、健康营养,又饱含着喜庆吉祥的美好寓意。如今早已经是名扬海内外,成为我国新八大菜系之一。这种体现在饮食方面的包容和开放的文化观念,明显的展现了吉林人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的创造精神[2]。

文学方面也散发着浓厚的关东泥土气息。早期诗歌与散文主要记载和表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场景以及特有的游猎文化。清代文学更是突出了聚居在乌拉地区满族人民的田园和渔猎生活。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清代康熙皇帝巡视吉林的时候所做的《松花江放船歌》,其人其作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建国之后,吉林文学发展更为迅速,各个领域都有长足进步。其中蒙古族、满族和朝鲜族文学创作和研究在全国都处于前列。吉林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民间,其中的故事多是记载过去长白山地区人们放牧、狩猎、淘金以及挖参的生活,既充满着浓郁的关东风情,又真实反映了吉林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当代东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借鉴。

上述的地方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既反映了吉林人历史上的真实生活风貌,具有历史文献研究价值,又体现了时下吉林人的生活方式、道德水准和创新探索精神。

对于这些丰富的吉林地方文化资源,高校大学生并不陌生,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可以感受得到,是最为生动和直观的教学材料。如果能够好好的加以利用,使其充分地融入到高校的德育教育当中,完全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领悟和接受肯于奉献、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因此,高校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其加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而然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益。

3 继承红色传统,依托革命遗址遗迹,建立吉林红色文化基地,打造高校红色文化理论体系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是东北抗战历史上,吉林发生不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留下了数量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

如风景秀丽的吉林辉南县,同样也是著名的红色文化基地。这里曾经活跃着东北抗联烈士们的身影,杨靖宇将军曾率部转战在此;抗联第一方面军曹亚范烈士也曾在这里浴血奋战;东北地区著名工人领袖金伯阳在这里壮烈殉国。为了缅怀他,当地政府修建了金伯阳纪念广场。现在这里是省一级的全国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此外还有苏建飞、魏拯民等,围绕这些烈士和他们的英雄事迹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德育教育,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

同样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吉林延边地区,也曾经涌现出无数爱国先烈,“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就是对延边革命历史传统的真实写照。这些志士仁人中国民族魂的伟大代表,他们的高尚品格、英雄故事都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珍贵的德育教育资源。重新回顾、挖掘他们所走过的光辉道路,努力将其融入到高校的德育教育当中,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兴趣度,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和道德修养,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大有帮助的。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也理应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有力教材,为后世所继承和发扬。高校应充分发挥其自身学科优势,不断改变观念,拓展学习内容,充分将红色资源、革命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一方面推动红色资源与吉林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推动高校的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3]。

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是吉林的重要文化资源,因为贴近学生,又能够口口相传,在德育教育上,自然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易于为他们所认同和接受,增加其认同程度并以此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以及创新发展等主题教育,增强学生对吉林地方文化的归属感,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双重效果。

4 结 语

除了综上所述的各种实体存在的文化资源,吉林地方文化资源还有着其他表现形式,同样也可以服务于高校德育教育。像图书馆、纪念馆、图书馆、公园以及其他文化设施,可以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得德育教育活动包罗万象,无处不在。

总之,吉林这块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活跃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在感染、教育着人们。对于高校来说,要正确对待和充分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资源,处理好吉林地方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性与高校德育教育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对吉林地方文化,既要主动接受其熏陶,又要反过来以科学的价值标准来对待吉林地方文化,实现吉林地方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的良好互动,使其更好地融入到高校德育教育当中,充分发挥其现实作用。这样,高校德育教育才能形成自身特有的教育体系,从内容到形式才能够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可,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吉林历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吉林卷
吉林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