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创新创业环境及其文化与教育建设现状分析
2019-01-11李长虹吴艳玲王凤云
李长虹,韩 雪,吴艳玲,高 源,王凤云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离不开创业文化的培育,培育创业文化就是达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凝炼创新创业环境与创业文化来培育人们的创业意识。
近年来,吉林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创新创业环境创业文化创业教育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强劲东风,创业热潮席卷关东大地,吉林省委、省政府迅即做出了“新一轮振兴创业”的战略部署2017年2月3日召开全省“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大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兴创业文化,为振兴吉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全省各个城市从2003年组织开展了“争当创业先锋”活动,并从第一届、第二届吉林省“创业先锋”候选人中产生“感动吉林十大创业人物”评选活动[1],掀起了“兴创业文化,树创业意识、学创业技能、比创业招法、做创业典型、办创业学校、促市民创业”的热潮。各地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效。
1 吉林省创新创业环境及其文化与教育建设现状
1.1 领导重视,宣传导向作用效果显现
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通过各种宣传、引导措施,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诚信企业评比”、“创业先锋”评比宣传、农村的“一推双带”等活动,加大了创业环境、创业文化的宣传引导力度,使创业环境建设、创业文化建设逐渐深入人心,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同时,创业环境建设就是经济建设,创业文化建设也是一种生产力的观念逐渐得到社会各层面的认同。各地积极开展提高创业意识活动。吉林市以“吉商参与吉林乡村振兴”为主招商活动,帮助广大市民转变择业观念,增强就业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8月28日四平市以“突出创新驱动、助力大众创业、助推振兴发展”为主题“创新创业创造在四平”宣传报道活动,坚持“创新、责任、引领”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利于企业家、创业者成长的环境和气氛,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2],给广大群众灌输新思想,传播新理念,打开新思路,使他们在认识上由含混到清晰、由拒绝到接受,在行为上由等待、观望到自谋出路、自主创业。辽源市各级党政组织充分发挥全民创业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弘扬创业文化,兴起创业热潮”主题教育活动和“劳动光荣、创业有功”竞赛活动;松原市将“兴创业文化、做创业市民、争创业先锋”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有效载体,着重解决观念保守、思路不宽、方法不新等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吉林省在政策上进一步推动落实,省、市(州)、县、乡等各级党委、政府对创业环境和创业文化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建立了鼓励创业、治理创业环境等方面的责任制。景俊海2018年12月26日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强调“一是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体现在行动上。实之又实、严之又严、快之又快、细之又细,把工作落实到举措上、政策上、项目上、行动上。二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穿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各层次。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首位,做到低门槛、低成本、宽准入、环节少、时限短、讲信誉、优服务、严监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四大工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3]”。把国家支持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到位,充分释放改革效应。
1.2 招商引资过程中,实行包保服务责任制度,整治投资环境
企业投资者对投资地的环境建设是否满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落户与后续企业的投资跟进。巴音朝鲁指出,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良好政务环境。深入开展“回头看”,着力查找和解决“明放实不放”、放权不配套不联动和基层接不住等问题;全面推动“阳光政务”,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健全完善守信践诺机制,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加强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4]。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对投资地的环境建设比较满意,因为投资地的党委、政府部门不只注重招商,也开始重视扶商、造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条件和服务。
1.3 对涉软案件的查处形成共识,加大涉软案件的处罚力度
各地基本上都成立了招商引资、促进创业的综合治理协调机构——软环境治理办公室,对破坏软环境建设的案件进行了大力查处,从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破坏创业环境的案件发生。
1.4 政务公开取得了明显成效
吉林省是全国第一个推行四级政府政务公开的省份,开通政务大厅,约束了政府人员的行为。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政府部门从职能转变的角度看已不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而是主动转变职能,成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服务者、引导者、前瞻者,主动为地区经济发展清除障碍,主动为激发全民创业提供服务,在政府机关中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首办负责制”等制度,促进了政务公开,提高了政务工作效率,改善了投资创业和政务环境。
1.5 市场整治和信用体系的建立,保障了创业环境建设的顺利进行
全省各地进行了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对市场环境、市场建设、市场秩序进行了规范,净化了市场环境,为创业活动提供了条件。为了打造“信用吉林”这一品牌,成立了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会,开通了吉林信用网,全省政府信用体系建设、公务员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比如辽源市把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在全市开展了“学信用、讲信用、守信用”活动,从源头上夯实信用基础,建立和完善了信用监督管理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为辽源市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1.6 在政策上为软环境建设提供各项保障,法制建设步伐加快
据统计,吉林省30多年来共制定省级法规157部,市州级法规352部。自2003年1月省十届人大以来,共制订16部法规,修订38部法规,废止1部地方性法规,批准长春、吉林两市地方性法规21部,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从各项鼓励创业的配套政策措施上看,如税收优惠政策、信贷扶持政策、其他优惠政策等落实得越好的地区,百姓的创业热情就越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2 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助推市民创业的积极性
2.1 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成效
长春市2018年网络创业培训目标为10 000人,通过参与式培训、翻转课堂、学习互助小组等多元化培训手段,依托教学辅助平台或互联网平台,对创业者进行互联网渠道创业的专业化指导和系统化训练,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的创业基地在各县(市)区遍地开花,榆树市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9个,可容纳企业746户,带动就业10 370人;九台区建立了15万平方米的创业企业孵化示范区,作为国家级创业园的九台大学生创业园,所有孵化项目全部面向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开放[5];2014年辽源市各培训机构共开设36期创业培训班,共培训3 016人,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710人,创业成功1 691人,创业成功率达到56.06%,带动就业5004人[6];吉林市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培训、农民创业”的思路,重点培养创业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十八大以来共开班4 650次,培训65.9万人次。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开班196次,培训6 621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开班108次,培训5 327人次;一般农民开班3 972次,培训50.1万次;延边州为鼓励和吸引更多劳动者“想创业、会创业”,不断拓展创业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将创业培训范围从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展到城乡全体劳动者,只要有创业意向的人员都可以参加免费的创业能力培训。敦化市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及举办各类活动之机加大项目招募力度,同时以全方位服务确保项目进得来、发展好、有成效。2018年,共收到申请入驻项目计划书近百份,通过举办2期项目评审会,园区新进项目15个,累计孵化项目90多个,孵化成功出园7个,目前在孵项目53个。当年园区企业带动交易额超4 500万元,拉动税收近500万元,带动就业近2 300人[7]。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加强技术、技能培训,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掌握一门力所能及的致富本领,提升就业能力[8]。珲春市职业教育中心华唐大数据服务外包基地不仅能促进当地人就业,更能吸引在外的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助推珲春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麦博教育(珲春)互联网教育服务基地。该基地主营业务为面向k12的互联网教育辅导服务、在线教育人才培养、互联网协同教育平台建设运营等,面向吉林省及周边地区提供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育辅导服务[9]。这种创业培训势头在各地都已经形成良好的氛围。
2.2 项目建设是创业成效的内驱动力
从调研的地区看,普遍出现了创业热情高涨的现象。政策支持、创业培训、技术扶持、资金驱动、项目合作、订单保障等政策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尤其是下岗职工,思想观念已由过去的等、靠、要向想方设法求发展、求致富的道路转变,有的自筹资金发展服务业、养殖业、加工业,有的职工自己去寻找市场,创业的热情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有的县市为调动农民的创业积极性,政府出台政策,与外资签订养牛合作项目,鼓励农民签订合作养牛合同,从而带动了其他干部创业的积极性。各地积极主动发展创业项目。吉林市开展了发展便利型项目;发展加工型项目;发展配套型项目推动各市、县、区全民创业激情;延边州通过召开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发挥工商联等部门作用,共确立了上百个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四平市建立创业机制,按照市场需求,为社区人员创业提供项目。以项目促进就业,以项目带动创业,以项目拉动经济。在全省形成一种“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推动市民创业,兴起创业热潮”的可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