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练习 提升数学素养
——以苏教版教材“分数的认识”系列为例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2019-01-1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吉 芸
数学课堂练习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促进思维发展、发展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课堂练习。
苏教版“分数的认识”的内容主要分三个阶段学习:第一阶段是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个整体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第三阶段是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单位“1”,认识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教材体现了一种螺旋上升和逐步概括的过程。联系“分数的认识”系列教学实践经验,要改进目前数学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操作练习,探究新知
【教学片段一】创造二分之一(《认识分数(一)》)
活动要求:拿出纸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先折一折,再涂色表示出它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强调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第一学段,也就是前两次认识分数时,新课标中也强调了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放手让学生动手折、涂出并及时进行交流。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了的表象,同时体会到了方法的多样性。
操作活动是课堂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激发潜能、发展思维的目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动手操作是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探索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分层练习,巩固发展
【教学片段二】练习(《认识分数(二)》)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之后引导学生思考:
同样是1 份,同样每份都是1 个,为什么第一题其中1 份用表示,第二题其中一份用表示?(平均分成4 份和7 份)
结合图片通过三次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也就不同;再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份数相同,但整体的数量不同,表示每一份的数量也就不同。从实物组成的整体到几何体组成的整体是一次发展,从一个物体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到若干个物体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又是一次发展。层层递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既满足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需要,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练习的发展性特点。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层次丰富的练习也能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最大可能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数学素养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联系生活,提升素养
【教学片段三】小小设计师(《认识分数(一)》)
苏州是江南水乡,我们苏州的学生有一项具有水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水八仙”。要求:把这块长方形水田的一半种上慈姑,一半的一半种莲藕,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种茭白,其余的种荸荠。
你能按要求画出设计图吗?比比谁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最有创意。
【教学片段四】买甘蔗(《分数的意义》)
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我去水果店买甘蔗,挑了其中两根。这里只能看到第1 根甘蔗的和第2 根甘蔗的。这里的表示什么?呢?第1 根甘蔗的和第2 根甘蔗的一样长。哪一根甘蔗长一些?你是怎样想的?
数学源自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无论是第一次认识分数,还是五年级理解分数的意义,都应通过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分数的价值。片段三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随着单位“1”的变化,分数也随着变化,为以后深入学习分数打下基础,做好铺垫。片段四则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对单位“1”的理解,让学生正确把握分数的实际意义。
“生活味浓”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一个重要特点。生活实践是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创设教学情景,把数学课堂与生活实践紧密“连接”起来,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精心设计层次化的练习;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开放性和生活化的练习,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