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9-01-11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许美玲

数学大世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内角四边形数学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许美玲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理解,开放式课堂教学通过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下功夫,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从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本文结合了课堂教学的经验,就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谈一些策略。

一、整合教材,开放教学目标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只重视对学生“双基”的培养,把理解概念、定义、运用公式等作为教学目标,说到底也就是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工具性目标。实践证明这种目标过于单一,造成了数学课时量虽然多,但学生收获甚小。

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开放式课堂教学可以真正实现这些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勾股定理的内容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不断地运用公式。可以通过“数方格”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同,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直角三角形的这一性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探索发现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课堂民主,开放教学环境

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如此,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因此,开放式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不同的个性在合适环境中发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创造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己,发散思维,挖掘自己的潜能。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你能解决四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吗?

生1:量出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度数,发现它们的和是360°,因此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生2:任意连接两个顶点,把一个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利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三角形问题。这里既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也是常用的面积分割法。对学生以后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进行了铺垫)

师:那么,你能利用刚才的方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吗?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引起学生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兴趣,确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课堂将成为师生情感交融的阵地。

三、创造条件,开放教学方法

1.巧创情境,引发积极思考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培养优秀的数学品质。

例如: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涉及几何中线段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会正确数出线段的条数。在教授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班一共有40 位同学,如果每两个人握一次手,那么一共握手几次?这个问题的起点比较低,源自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可以将同学带入这一节研究性的课堂学习中去,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数角的个数提供基础。

2.循序渐进,运用探究教学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基于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着力引导,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过程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 米,又走了30 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与原来的位置相距多少米? (答案包括了四种情况,这里引导学生利用生活情境,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分类讨论的思想)

可能的情况有:①先向东走20m,再向东走30m;②先向东走20m,再向西走30m;③先向西走20m,再向东走30m;④先向西走20m,再向西走30m。

通过讨论,先定义一个正方向,我们可以把向东规定为正方向,很快有四位同学说出下面四个等式:

(+20)+(+30)=+50 (+20)+(-30)=-10

(-20)+(+30)=+10 (-20)+(-30)=-50

设置上面的问题和活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学会简单的分类讨论,进而让学生仔细观察刚才列出的四个算式,能否用有理数的加法来解释?再分组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四、结合实际,开放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构建基本的数学关系。

例如:七年级数学上册同类项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教师拿出一小袋硬币。

师:哪位同学能帮我数一下一共有多少钱?

生1 把硬币一个个从口袋里拿出来,边拿边数。

生2 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 元的,一堆全是5 角的,一堆全是1 角的,然后再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

师:如果这里有满满的一罐硬币,我们应该采用哪种方法?

生:第二种。

师:在数学中,对整式也可以进行分类,这就是同类项。

又如,在学习《等可能性》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抽奖的大转盘,通过设计不同种类的转盘,如三种颜色且每种颜色区域大小相同,另外设计一个三种颜色但每种颜色区域大小不同的转盘,让学生体会中奖的可能性的大小,从而理解等可能性的概念。

通过感悟生活中的数学经验,并解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总之,不断地教学实践证明了开放式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创造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展思维,让课堂更加民主、开放,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最后学会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猜你喜欢

内角四边形数学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四边形逆袭记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