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数学学习效能感
2019-01-11江苏省海安市胡集初级中学吉宏军
江苏省海安市胡集初级中学 吉宏军
学习的效能感,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成效体验。它由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共同影响而催生。教育效能理论将学生学习的效能感分为过程效能和结果效能,无论是过程性还是结果性效能,其核心都是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不以知识占有为目的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学习素养涵育,化知为识,化知为智,转知为德,并产生新的积极体验,从而促进学习的效能感的持续提升,实现人人爱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得到发展的初中数学学习课堂。
一、在经验还原、知识下沉中提升学习效能感
在学习过程中,人们总习惯将评判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定在学生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占有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顺畅地解决相关问题。而学生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意志有了什么变化,是不是有了新的体悟,与前面的知识框架是否兼容,对今后的学习有无奠基作用,诸此等,却都被漠视,甚至忽视了。
我们知道,数学课堂上,人,才是教育的对象,切不可把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知识成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只是习得书本上“假定性意义”或者“给定性意义”的符号知识,片面关注学习的结果,或许能让学生快速收获浅层的使用性验证的喜悦,但不能持续性地激励他们去探索、反思,主动建构,形成体系。
三角形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小学时学生就已经熟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知识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只是直接给出命题让学生证明,往往会加大学生对几何证明的畏难情绪。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折纸、剪拼、尝试画图、小组交流等活动获得学习内容的直接经验,在此直接经验基础上,学生自己能够有意识地自我完善,逐步归纳符号语言,最后达到完成推理论证的目的。在整个过程中,学习变成学生内在自我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自己探究、自己发现、自己交流、自己总结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学习效能感,极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此同时,在经验还原的过程中发展了数学学习的问题意识、转化意识和思维能力,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常见途径和基本策略。
学生知识的学习,需要一番还原,一次次下沉,而后在探究反思中真正上浮,成为个人的真正认知,为后续学习服务。这样的持续性成功体验,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增强学生学习的效能感。
二、在经历过程、丰富体验中提升学习效能感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情绪、情感、态度影响下的全感官参与的过程,学有所知,学有所悟,学有所获。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价值,让他们在实实在在的问题情境中,探究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从而累积相关体验和经验,实现自我自觉成长。
在教学锐角三角函数(第1 课时)时,教学目标不能仅仅简单地定位于“理解正弦函数的意义,会用正弦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与学习伙伴们的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本课题教学时,应首先利用贴近学生生活或趣味性很强的实际例子引入课题,比如: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滑跃甲板上翘角度从“辽宁”舰的14 度改为12 度,这样当航母舰载机在两种航母甲板上滑行100 米起飞时,高度分别上升了多少米?这样的问题引入,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正弦函数概念生成时,让学生自己充分实验并进行探究,经历在直角三角形中从30°角、45°角、60°角再到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为一个定值的探究过程,锻炼思维,发展能力,积累经验,获得成功体验,实现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三、在深度学习、认知建构中提升学习效能感
深度学习是尊重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探究性学习。我们要撇开“能解几道题”的浅层面的技术主义观念,不满足于学生已经占有了多少知识,而是在探寻知识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和方法,建立某种解决问题的模型,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教师不仅应关注到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图形的基础知识,了解了相似的基本概念,而且要关注到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特别是已经经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学习过程,已经具有了探索经验,掌握了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思路。基于学生这些已有的学习经验,在课堂学习开始时,可以通过设置以下问题串:“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是什么?判定方法是什么?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必须满足定义中所有条件吗?类比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学习过程和结论,怎样探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两个三角形相似需要怎样的条件?”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自我构建知识结构,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在这样的深度学习中,学生会类比全等的判定方法,在独立思考、与学习伙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条理地去研究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这种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一方面本身会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成为解决类似问题并将新知构建到原有知识结构的基本策略。在这样的深度学习中,学生的效能感越发得到提升,又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实现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效能感,需要我们每个老师将课堂关注从书本转向学生,重视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促进他们深层、深刻、深度的生动学习,这样方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