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
2019-01-11江苏省昆山市青阳港实验学校
江苏省昆山市青阳港实验学校 王 磊
低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系统的数学学习,他们对这门学科保持着一定的好奇心,低年级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但是系统的学习又有点枯燥,因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保持一颗好奇心,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策略来培养出积极乐观、热爱学习、灵活的学生。
一、课堂中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增加数学教学悬念,以“疑”激“趣”
问题情境的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设计带有悬念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串将学生的思维、记忆、注意力凝聚在一起,使学习效益最大化。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这节课时,准备了很多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设置了超市购物的实际问题:“如果你就是超市的售货员,你打算怎么整理这些物品呢?”学生争先恐后地想当这名售货员,不一会儿就把这些物品整理好了,然后我按照这名学生的分类,依次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的特点。课堂结束时,我把各种图形都放在黑色的塑料袋里,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摸到的是什么图形。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尤其是最后摸图形时,更是热情高涨,在揭示知识的同时制造问题悬念,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能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丰满数学教学手段,以“形”激“趣”
人的思维在发展过程中,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继而发展到抽象思维,小学生更是如此。特别是数学教学,需更加注重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多用实物教具,实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童话故事、游戏活动、生活情景等引入课堂,借助各种多媒体来呈现课堂知识,使学生乐于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一课时,通过引入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学生通过与喜羊羊的交谈引出货币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各国流通的货币以及中国古代流通的货币,学生看得很投入,不由自主地讨论起了这些货币,最后出示今天的主角——人民币。与此同时,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人民币,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罗列出相应的人民币。利用多媒体演示故事情境,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故事情境中,学生乐在其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课堂气氛活跃。
3.提高数学学习的竞争性,以“赛”激“趣”
低年级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通过比赛可以激起他们的斗志。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适时地开设一些比赛活动,用小组竞争或个人表现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练习枯燥的计算题时,我经常采取个人计分的方式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规定时间内答对一题就增加1分,分数最高的给一颗奖章。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一堂乏味的计算课就变成了一场激烈的比赛,在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有时我还会采用男生队、女生队这种小组的方式比赛,有时组织大组形式比赛,有时会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哪一组表现特别突出、哪一组勤于思考,就奖励全组成员一枚奖章,下课时,哪个学生奖章最多就成为今天的最有价值学生,得到一个神秘的礼物。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测定方向》这一活动课时,就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学生先在教室里介绍指南针和方向板,并讲解使用说明,在每个人都充分了解指南针和方向板的基础上再开展校内勘测活动:分小组在校园里确定一个观测点,然后利用指南针或方向板找出八个方向的景物,并记录在表格上。哪一组记录得最好、速度又快就获得胜利。在比赛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队伍能获得胜利,因此,每个人都主动发言,思维活跃,浓郁学习的兴趣由此生成。
二、课堂外巩固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课后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形式丰富、内容充实、有效反馈的练习,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复习计算练习时,可以开展口答、写算、抢红旗、传卡片、猜结果等活动,通过多样的学习形式,使得学生积极性很高,计算很有热情,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在练习时,既要注意类型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又要注意难度的不同,满足各种学生的需求。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认识千克》时,尽管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丰富的称重活动,但学生对1千克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课外还需要学生再次去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因此,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称的正好1千克的物品带到学校来,介绍自己称重时应该注意什么,谈谈1千克的物品由多重。
数学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