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运用

2019-01-11浙江省义乌市佛堂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运算数学知识数学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小学 高 丹

小学阶段学生需要通过数学学习来培养发散思维,促进思维的活跃化、创新性发展。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方面有所侧重。因此,教师要促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运用以及完善,帮助学生逐渐提升合作探究意识,增强学生合作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接触的较为初级的数学知识,且数学科目的内容一般较为枯燥、抽象,小学生往往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因此,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首要教学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夯实数学知识基础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大多是数学方面的入门基础知识、基础运算方法、基础定理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未来学习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前提,因此,小学数学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知识,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做准备。

3.构建以及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

构建、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是建立在学生夯实自己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将数学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数学知识网络。例如:教师要通过课堂测试、课堂练习、知识串讲等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督促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查漏补缺,及时发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缺口,并进行弥补。

4.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建立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体系后,教师就要积极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具体指学生运算各个数学知识点展开数学运算的能力;而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一方面包括数学运算能力,另一方面还包括探索数学问题的思路等等。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锻炼学生对同一个题目使用多种解题方法的能力,这种锻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以及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科目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将前面几个基础性的教学目标一一完成,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学生解题能力、数学探索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方法

1.准确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力水平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力状况。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状况是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教师正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分组,促进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例如: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数学学习兴趣的浓厚程度、数学思维敏捷度、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数学探究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认识和了解。

2.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组

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教师就要对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这些标准具体跟教师的教学目的相关,不同的教学目标要对应不同的分组标准。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集中于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等一系列较低水平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就要考虑以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数学计算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数学基础方面情况对学生制定标准,进行分组。

3.引导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在明确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分组后,教师要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活动,以小组的综合能力水平、知识基础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在明确了学生分组后,可以选择以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创新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且在教学中注重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堂讨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堂讨论。教师以小组为单位,依照不同小组的特点,对小组布置不同的数学问题探究任务,从而促进小组内成员的交流提升,并通过不同小组间的相互探讨,促进所有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开展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由几个小组谈论三角形的种类,几个小组谈论三角形的特点,剩下的小组讨论三角形与其他几个学习过的几何图形的区别等等,各个小组对讨论结果进行规整,派出代表发言。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各个学生都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知识运算能力的提升。

2.课堂下,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生的学习任务

在课堂下,应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依照小组特点布置学习任务。教师要给每个小组布置复习或者预习的学习任务,由小组内部进行具体的划分以及整合,促进小组内部探索数学问题方式的多样化,提升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例如:学习平行线方面知识时,课堂下,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都布置一个预习平行线方面知识的任务,小组内成员就可以对这个整体的任务进行划分,两个学生学习和谈论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平行线的画法,两个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两个学生研究平行线与另一条相交斜线所形成的内角之间的性质等等。各个具体任务布置到具体的学生身上,在小任务完成后,由负责每个小任务的学生跟小组内其他成员讲解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这种小组合作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习惯及意识的养成,促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之,教师要根据各个小组在课堂内外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小组内成员水平的提升状况以及小组综合实力的变化情况等,对分组进行不定时的调整,从而促进整个班级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猜你喜欢

运算数学知识数学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有趣的运算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