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构建
2019-01-11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黎红英
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 黎红英
数学学科是一门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学科,其核心素养包括数学运算能力、数学建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分析、数学抽象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等。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也是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步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数学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那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展开具体的叙述。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要想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数学知识学习环境,进而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各种感官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进学生思维活力和创新力的最大发挥。而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实现这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构建过程中,我们不妨以情境教学法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
例如:在《倾斜角与斜率》一节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情境教学法来营造数学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的。首先,我让学生思考:“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a,它的位置是由哪些条件确定的呢?”在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之后,我又对学生说:“小明家到学校要经过一个山坡。小明想要知道这个山坡的具体的坡度值,那么小明该如何求呢?”随后,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方式讨论坡度的求法,并以语言引导学生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山坡的坡度。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建立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之间的融合,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力的迸发。同时,引导学生在数学问题中建系,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小组合作教学,拓展课堂参与
课堂参与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如果学生不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那么再完美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计划也都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丝毫的用处。而小组合作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的课堂教学方法。因此,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构建过程中,我们不妨以小组合作法展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不断完善自我。
例如:在《空间中的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是以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来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首先,我将学生分为人数适宜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如下问题进行探究:
(1)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空间中的两条直线呢?
(2)正方体的每两条对角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什么是异面直线?什么是共面直线?
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上述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借助正方形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小组合作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发现自己的弱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结合实际生活,强化数学应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现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人类从生活之中不断总结形成的,数学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数学应用能力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因此,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随机抽样》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就以生活实践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带领学生学完本课知识之后,我对学生说:“随机抽样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数据搜集方法,在学完本课的数学知识之后,相信大家对这一数据搜集方法有了深刻的了解,现在就请大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主题,进行一次抽样调查活动吧!”
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以组织抽样调查活动这一开放化的课后作业,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程度,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不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