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互动,扎根课堂
2019-01-11江苏省宜兴市太华小学李旭佳
江苏省宜兴市太华小学 李旭佳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考与表述能力,激发思考,完成思维训练。
一、数学语言的必要性
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延伸,是一种高级的学习活动,它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科目获得的效果,数学交流在问题解决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学生通过数学交流,集思广益,甚至举一反三,解决数学问题就容易得多了。例如验证“勾股定理”,课前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去查资料,了解什么是勾股定理,如何验证勾股定理,知道了勾股定理有什么用?数学始终是用来使用的一门学科。通过阅读教科书、上网查资料、查阅相关书籍,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勾股定理有许多种验证方式,据统计大约有16种,课堂上,光靠教师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可以掌握和了解其中两种。但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孩子们收集资料的途径不一、理解能力不一,可能会收集到多种验证方式,要让孩子们在一节课上有更多的收获,便是通过数学交流。孩子们通过不同形式找到的多种验证方式,课前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好,用图形、符号等来推理验证。这样不仅能够让勾股定理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学生的脑海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通过分享《九章算术》中的一道关于勾股定理的实际运用题,以画图来代替晦涩的语言表述,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综合能力。
二、数学语言规范
数学交流是以数学语言的交流为主要方式,要做到科学、简洁、准确,富有情趣。
1. 运用科学准确的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表达要规范严谨,比如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和“不相交”这两个关键属性要把握好。所以,教师要对数学概念理解透彻,语言才能准确表达。“垂线”就是“垂直向下的线”,“直线”就是“笔直的线”,用诸如此类的生活语言来简单代替数学语言,从描述上就不准确,容易让学生出现认知偏差。
2. 数学语言要简洁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可以通过文字语言或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来进行表述。数学语言其实更倾向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也就是说,在数学解证过程的表达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符号和图形,以简单准确的符号或者图形来代替大段的文字描述,使解说简洁、凝练、干净,而不是动不动就加上一段表述不清或者重复啰嗦的文字说明。这样,数学语言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国际语言靠拢,从而促进数学的交流和发展。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母语影响了数学的交流和发展。
3. 数学语言要激趣
老师把课上得引人入胜,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可以通过趣味故事、编顺口溜等形式让抽象的数学具体形象化,把深奥的数学知识明朗化,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能力。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们要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借助于多媒体的声、色、光等丰富的媒体优势,给学生以形、色、声、体等的直观感受,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与启发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学生的感知,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想学、能学、巧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认识面积》怎么导入呢?我想到2016年“千课万人”活动中华应龙老师也讲到这堂课,印象很深刻,由“线——面”入手,华老师从他旅游所见的织布入手,于是我想到了我们太华八宝中的“竹”:竹——竹丝——竹帘,制作了一段小视频。把随处可见的毛竹引入课堂,既让孩子们知道了竹的一些应用,勾起他们心中的一种自豪感,也让这堂数学课具有了生活气息,不再那么高冷。同学们积极发言,踊跃探讨,最后创造出一个新成语“积线成面”!
三、在开放课堂中实施数学交流
教学过程需要数学交流,交流表达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组队以及全班交流等几种形式。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交流形式。数学交流早已经成为数学教学课堂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例如《认识面积》中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中,第3组长、宽都不一样的两个长方形,有的小组想到的是用尺量,有的小组想到的是用小的方块分别填充两个长方形,有的小组先把两个图形一部分重叠起来,然后用小的方块分别填充剩下的多余的部分……大家想到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却是一致的。当我让他们讲自己组使用的方法的时候,第一种方法需要与周长进行辨别,所以我加入了孩子们的交流;第二种方法由孩子们自己述说,自己演示,都能明白;而第三种方法中,难题出现了。第三种方法是孩子们给我的灵感,我一开始也没有预设到这种情况,当这位同学演示完这个“不一样的方法”后,我问了下面的孩子们是否明白,大家一头雾水,我让孩子们按照黑板上的演示在自己小组内再演示一遍,小组内探讨下,有的小朋友明白了,不明白的同学请明白的同学帮忙,一个一个发言,积极踊跃地把自己的理解讲出来,这样他们自己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认识的方向、途径、结果等。有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能大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切实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实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