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学生思考力 提升数学实效性

2019-01-11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徐楼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27期
关键词:思考力正方体解决问题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徐楼小学 王 荣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讨、实践多种提升学生思维素养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下面结合小学四年级的教学实例,从如何有效激活学生的思考力角度,谈谈自己在开展有效性教学方面的个人实践。

一、激活思考力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在组织开展教学时,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的有机结合,彰显数学学科的应用广泛性,依据教材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生活,通过生活实际验证与之相关的数学理论,实现知识的有效运用,从而训练、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时,为了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物体的各个面,体会前面、后面、上面的含义,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的实物:盒子、箱子、圆柱状的胶水等物品,将这些物品的正面正对着学生,让学生逐一辨认其前面、右面、上面,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知道了观察的面各自是什么形状,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以训练、提升。

2.启发性原则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活泼爱动、思维活跃,在组织开展教学时,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首先,需要积极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其次,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指导,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大胆质疑。如在学生学会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后,为了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将4个小正方体,进行随意摆一摆,进行指一指、说一说,自己从三个角度即前面、右面、上面看到哪些形状?启发学生进行实践、想象、比较,从中介绍自己的体会收获如何,这样可以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得以培养、提升。

3.循序渐进原则

数学学科的思维逻辑性强,而学生个体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以循序渐进原则为指导,结合教材系统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在安排学习内容和选取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突出重点的原则,逐步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及时了解、反馈,关注其思维发展状况。在学习《观察物体》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让学生从一个正方体的各个面进行认识形状;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了一个正方体,从两个正方体的摆放来进一步认识多种形状;接着又增加到四个正方体开展摆一摆、想一想活动;最后让学生思考:若从一个方向看到其拼成的图形,应如何进行摆?从中逐步提升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探寻激活思考力的有效教学途径

下面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的学习为例,来谈谈如何有效激活学生的思考力,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1.有效引入——“促思”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严谨,小学阶段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惧怕的心理,所以在组织学习伊始,即教学的引入环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教材内容,丰富教材引入类型,如情境引入法,图片、图画引入法,故事导入法,猜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去学习。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初,为了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采用结合实际生活的方式来引入新知,让学生介绍自己到校的多种方式,学生兴致较高,从乘出租车、家中用电瓶车送、开私家小汽车送等多个角度介绍,教师适时导出解决到校的策略问题,让学生从中理解其内涵(好的办法、技巧),从中分析到校采取怎样的策略较好,为后面的有效学习做好铺垫。

2.激活兴趣——“乐思”

培养、提升学生的乐学、乐思素养是我们当今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学生乐于思考学习,学习的自主性才会充分发挥,思考的活跃度才会很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关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创设学习的情境;和生活中的数学模型相联系;丰富学习的方法等诸多途径来激活学生的兴趣点,实现让学生乐于思考的目标诉求。如学习了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后,进行生活情境创设:几位小朋友去超市买笔记本,展示相关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阅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提问一些数学问题。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活跃,积极乐于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提问,他们通过列表的方式解答问题,乐学、乐思的学习素养得以训练、提升。

3.丰富方法——“善思”

数学学科的特征决定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这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需从教学需要出发,结合学生个体认知情形,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进行学习方法的选取,如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融合生活体验法等,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注重体验学习过程,训练、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学习教材中的例题1时,“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引导学生从中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列表展示:桃树(3行/每行7棵/?棵)、杏树(8行/每行6棵/?棵)、梨树(4行/每行5棵/?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示意图和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整理,从中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这样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更清晰地了解信息。

4.建构平台——“运思”

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思考力的运作过程,因为思考是数学教学开展的核心,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力的空间、平台,如设置问题、合作研讨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在生活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等,让学生通过自己或与他人的合作,将个人或集体的思考力呈现出来,进行有效的实践运用,体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如在学习完从条件入手→提问题、从问题入手→想条件解决问题的策略后,为了让学生有效运用自己的思考力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我校小学一年级4个班,二年级6个班,三年级5个班,其中一年级每班52人,二年级每班50人,三年级每班48人,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设置、解决,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很好地解决问题。

5.多维评价——“督思”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教学成效的反馈,又作为评价、矫正机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主要通过提问、观察、测试训练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评估,如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采取自评、师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思考力进行明确的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督促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素养。

总之,培养、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塑造学生的思维,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实践积极研讨、实践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领域得到不同发展,有效彰显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思考力正方体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Logic Dots
Logic Dots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