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11福建省惠安第二中学毛有情
福建省惠安第二中学 毛有情
初三数学主要是对整个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运用,并解决相关问题,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改善当前初三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就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能力训练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夯实基础,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自信,从而实现更快地进步。
一、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优化的研究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基础性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初三数学同初一、初二阶段在课程上就有所不同,初三数学主要是以复习的形式存在的,需要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融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众所周知,数学科目无论是在哪个阶段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得到实施,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数学复习课依然存在明显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对课堂教学效率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拓展,同时也受到了局限。而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就要从教学质量方面着手。
二、优化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实践
(一)以清晰简洁为原则优化知识结构
对于初三数学而言,基础知识是深度学习的基础,所以基础知识结构的梳理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三点:一看,看要求在第一轮复习进入知识梳理阶段之前,引导学生在课前学习课标中的要求,这样就能够让他们了解复习内容有哪些知识结构,侧重点是什么,各部分知识需要掌握的程度等;二列,在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看到的知识点列出来,将重点和难点用记号笔标注出来,这样就能够清晰明了地找出知识点间存在的必要联系。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习惯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梳理,例如经常用到的列表法、画图法、枚举法等,这样就能够将零散分布的知识点加以统一,更便于观看和记忆;三交流,学生在自己动手整理知识点时,对复习内容多少会有些印象,但是也有可能对知识点产生疑问和不解,面对这种情况,交流无疑是最佳的处理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一般会进行两个方面的交流,首先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从知识和方法上进行讨论,交流自主学习的心得,并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其次是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要从各个知识层面给学生更多的帮助,保证学生能够对各部分的知识点有明确的理解,为进入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以灵活多变为原则优化能力训练
1.有针对性地训练
(1)根据课标,细化训练内容
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能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例题如下:
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3kx+4=0的一个根是1,则k=( )。
2.若n(n≠0)是关于x的方程x2+mx+2n=0的根,则m+n=( )。
3.已知关于x的方程(m2-9)x2+(m+3)x-5=0。
①若这个方程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
②若这个方程有一个根为1,求m的值,并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
这样,根据考点细化可能出现的题型,并强加练习,就能够促进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2)根据个体差异,明确训练强度
对于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就要强化其基本功的训练,做好审题、表达和书写,在练习题目时也要尽量选择难度系数较低且有代表性的专题来进行,这样就能够保证这类学生能够顺利通关。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要在基础上适当加大难度,重视潜力的挖掘。不仅要“小题大做”,就是让学生明白做题时要认真对待,考虑周全,切勿出现会做但是做错的现象,也要做到“大题小做”,对最后的综合型问题要进行细化和分解成多个小题的形式,这样更便于突破,找出解题的关键。对于优等生,要增加有难度的思维训练,这个过程可以以分组和专题课的形式来进行,便于学生在思想方法上的感悟,从而快速提升能力。
2.通过典型例题的解析提升学习能力
教师要结合教材来筛选例题是提升复习效率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在筛选例题时首先要有层次性,既要把握基础性,也要思考综合性,由浅入深,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将问题深化,找出其中潜在的规律;其次要具有典型性,既要思考知识覆盖面,也要紧密联系教材的重点内容,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最后是要注意题型的开放探索性,学生在对开放性题目的练习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而引发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复习课教学的优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课堂的高效性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在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典型问题为切入点,将其中潜在的教学价值分析出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将基础知识加以升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发挥,这样才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上的突破,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