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2019-01-11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官滩小学杨义勇

小学时代 2019年27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美术资源

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官滩小学 杨义勇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推进美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自主想象与独立思考的综合素质,进行启发式教育,让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美术教学效果最优化。

现今,美术课程资源已趋向于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美术课本,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中对美的感悟与探索。美术教科书只是连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老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借助桥梁让学生来初步感知美术。其实,真正的最好的“教科书”在课外,比如美术馆、画展、博物馆、文化宫和艺术工作室等富有文化气息、艺术气息的地方和大自然的景物。教师应该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指导,引领学生自己去感悟美。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也突出强调了课外美术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美术课程要更多地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美术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偏好,并找准当地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发掘当地已有的美术课程资源。通过对社区、家庭、学校周边等进行走访调查,找寻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与特色。将这些地方资源加入教学方案的同时,要考察此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发展是否满足该地区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是否具有更大的兼容性与包容性,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偏好,是否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在美术学习资源的不断开发中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好奇心与兴趣。在新的美术课程资源探索中,美术课程目标要求指出,要全力改善传统教学课程单一的不足,丰富美术课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根据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和条件,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使美术课程资源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多元性和适应性。在活跃的气氛中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美术课程,感受美术的魅力,使美术体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转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态度。

农村地区因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不够发达,一直是教育改革的薄弱地区,美术教育在一般的学校教育中又属于不够重视的部分,很多学校往往会忽视美术课程的教学,农村地区为了追求其他主课的教学效果,这种趋势更甚。加上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学资源短缺,教育资金微薄,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很难在常规的方向进行教学资源的探索。但是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为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机会。教师要充分把握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美术兴趣和技能的培养,增强农村学生的美术自信心。

一、在游玩中寻找美

春夏秋冬、晨霞暮霭、阴晴雨雪,丰富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为农村的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无边的资源。秋风中的落叶,阳光下的田野,丰收的景象,宁静的冬夜,一切都为农村的美术教学、农村孩子的美术学习及农村美术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城里学校不具备的自然资源。针对这些自然条件,怎样使学生从中感悟到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并且享受美呢?凡·高说过:“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美术大师凡·高用油画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齐白石用水墨表现对动植物的喜欢之情。

美来源于生活,而一般的美术教学总是学生端坐于教室、教师坚守在三尺讲台口若悬河,枯燥的理论知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甚至无法理解,因此,对美术的兴趣必然不高。让孩子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思考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要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如组织学生到田野中去欣赏野花、野草、小桥、流水,去认识庄稼,去野外玩沙、玩水,捡小石子、小贝壳,并用这些自然物进行美术建构,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每天见到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虫鸟鱼兽,是多么的美丽,我们就生活在美的世界里啊。在游玩与实践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让学生对美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在描绘大自然中体会美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都是师生在教室里看课件、欣赏范画、演示画法、师生交流、学生创作。这种上课模式对于美术课来说虽然比较实用,但时间久了,孩子们也会心生厌烦,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如果适时走出课堂,到野外去仔细观察,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比如画昆虫等小动物,就是通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大自然中的瓢虫、蚂蚱等爬行动物,体验细微之处蕴含的美,培养孩子细致入微的作画习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孩子对于身边各种小爬虫是很感兴趣的。如果我们把课堂放在田野里、草地上、大树下,效果就会更好,更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上课,更能够仔细观察爬行动物的特点并体会其美感;了解不同爬行动物的生活环境与习性。另外,把课堂放在野外,可以使孩子的心情更加放松,想象力也可以得到自由的飞翔。

又如画花草树木等植物,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花草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表现植物的不同特征。培养孩子观察的自觉性,养成观察比较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孩子们在这种创作过程中身心也是快乐的。在游玩中学习,学习的效果是最佳的,除了美术知识的学习,美好人格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以大自然为课堂,描绘身边的景物,孩子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更浓。

三、在手工操作中感受美

在我们的身边可以找到不计其数的手工制作材料,乡村的稻草、石块、树根、麦秆……大自然中的许许多多的植物为学生提供了天然的手工材料,废旧物品也可以变为制作精美拼贴画的材料。在每种材料的特点和作品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只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的联系,就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农村最多的材料是泥土,玩泥是学生的一大趣事,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泥塑是立体化的表现之一,活用双手,接触泥巴,亲近泥巴,用立体方式来表现事物。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艺术的发现与塑造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要懂得去观察生活,不要忽视生活中任何一个细节。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开发一切可利用资源,尽最大可能利用到学校的各种已有教学设施、校外的一些公共教育活动区域和场所以及农村本地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加入到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在交流与讨论中,了解彼此的生活、三观、情感、态度等,从而找到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突破点。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保持引导者的角色,让教学保有余地,留给学生自主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也保留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初心。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美术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