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的预习策略
2019-01-11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许子然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许子然
一、高中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1.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知识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2.有利于暂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不巩固,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导致越学越困难,造成“恶性循环”。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每一堂课的听课质量,减少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有效的办法是争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
二、高中数学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1.预习简单,草草了事
很多同学认为课前预习就是了解下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大体知道就可以了,学习还是要靠课上,这个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良好的预习习惯,正确的预习策略可以让学生在课上积极投入,所以简单预习,草草了事是非常不对的。
2.缺乏和前面知识的连贯
缺乏和前面知识的连贯是目前很多高中生在预习中的另外一个大问题。很多高中生预习都是从头到尾看一遍,很多预习中遇到的之前的内容并没有很好的掌握,也不知道再去温习一下,这样的预习过程基本没有任何意义。
3.预习中缺乏对于困难问题的记录
大部分同学的预习过程就是将下一节课要学的知识过一遍,缺乏对于困难问题的记录。这样的形式预习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意义不大。
三、高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策略
高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策略主要包括:在预习前将前面所学相关知识有效掌握;在预习过程中做好预习笔记;预习中总结问题,带着问题深入课堂,保证预习时间,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在预习前将前面所学相关知识有效掌握
提前预习是为了课上能够更好地掌握老师讲解的知识。而在预习过程中,首先要掌握与预习内容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如果预习内容中学过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这样的预习就只是走形式而已。因此,掌握与预习内容有关的所学知识是非常关键的。
2.在预习过程中做好预习笔记
养成在预习中做记录的习惯对于提升预习质量意义重大。预习笔记是为了帮助学生在预习中将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这样将不懂的预习内容记录下来,带着这些不懂的内容进入课堂,有的放矢,方便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同时将预习笔记记录好,还可以和同学进行沟通,与老师进行交流,能更深入地进行学习。
3.预习中总结问题,带着问题深入课堂
在高中数学的预习中要总结问题,将自己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总结好,可以将这些问题与同学交流,将这些问题带入课堂,通过老师讲解来解决自己预习中的问题,如果通过老师的讲解仍然没有解决自己总结的问题,可以课下直接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直到将问题有效解决为止。
4.保证预习时间,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高中数学知识量大,每节课的内容都比较多,所以预习非常重要。而预习不是简单地了解下节课学什么,而是要在预习中必须保证预习时间,深入了解下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总结预习中自己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习质量,还能提升学生的课上学习积极性。
总之,要想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更好地进行学习,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提前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在预习中掌握良好的预习策略,学会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课上学习。只有这样深入预习,才能更好地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