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019-01-11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李成勇
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 李成勇
《2011 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阐述:一方面,有意识地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学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就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一、营造情景导入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科目,不少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当中,会给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但是仅仅如此,仍然不能够确保学生自己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的认知当中,知识和生活还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力求让其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背后与生活的关系和运用才是主要的。
例如《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是如何使用百分数的,可以在课前布置同学们去搜集生活中你所看到的百分数,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来对百分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生活中运到百分数的地方很多,可能有的学生能够找到衣服内标上的百分数,还有的同学会说啤酒当中的酒精含量是用百分数来表示的等等,当教师听完同学们的探讨成果之后要培养学生进行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百分数来表示呢?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形式来表示呢?你能不能把百分数换成其他的说法呢?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百分数的特点在哪里?其表达的优势是什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得学习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加紧密。
二、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加强学科实践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接触到了许多门课程,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逐渐形成,他们之后所学习的其他知识都是在丰富原有的知识结构,那么,为了让高年级的小学生打好知识框架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同时应当注意和具体学科的具体特点相联系,不能够千篇一律地进行应用,而是要针对具体学科设置独特的应用模式。
曾有人说数学是上帝的语言,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这门具有理性特征的学科,就少不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开展学科实践是很重要的促进因素。2014年,教育部曾提出过《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与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组织研究培养各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品格,其目的在于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来培养新时代的学生。为了克服农村地区学生的综合素养相对比较弱的难题,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农村的学生开拓视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增加与外界的联系。
三、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在课堂上创造实践的条件外,课外还应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以达到把数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目的。利用广场和居民集中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多进行实地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比如在学习《怎样滚得远》时,设计不同的坡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测量,体验滚的距离与坡度有怎样的关系,将课本中的例题变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比例尺》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长度变化来教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又如,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深化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盒牛奶和一些包装纸,设定一个特定的情景,比如,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同学们要把这两盒牛奶包起来,当成礼物送给妈妈,那么应该如何做才能把这两盒牛奶包装在一起呢?由于两盒牛奶的摆放方式不同,所以有许多种包装的方式,这样老师和学生一同来探索,如何能使用最少的包装纸,将这两盒牛奶包装在一起。哪种方法使用的包装纸面积最大,哪种方法使用的包装纸面积最小。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感受知识的力量,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是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所以通常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科发挥其独特性,多把学科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最后,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让学生领悟知识的魅力。对于核心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来帮助农村高年级小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最大限度地缩小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