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学习方式探究
2019-01-11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民族寄宿制完小赵锦艳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民族寄宿制完小 赵锦艳
小学数学这一科目中有许多需要学生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掌握解题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学习方式进行培养。从教师的教学经验来看,加强动手实践机会、比较问题解决方法、找寻数学问题规律等方式,对于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学习方式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加强动手实践机会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学习方式之一,便是加强动手实践,也就是指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为学生增加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小数除法》这一数学课程讲授完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我在此数学课程中便为学生设置了许多与数学课程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解决。如我为学生阅读了一道数学题目:“在老年运动会上,刘大伯参加长跑比赛。全程1.5 千米,用9.7 分钟跑完,获得了第一名。李大伯比刘大伯晚了2 分钟到达,那么李大伯跑1 千米平均需要多少分钟呢?”学生在听完这一数学题目之后,便开始对数学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自己试着动手解决。一位学生说道:“李大伯比刘大伯晚了2 分钟才到,那么他的时间应当是9.7+2=11.7 分钟。”接着有学生开始反应过来,“我知道了,现在有了李大伯跑步的时间和路程,就可以知道1 千米要用多少分钟了。用11.7÷1.5。”学生便开始计算这一小数除法的结果,结果为7.8 分钟。所以,李大伯跑1 千米用时7.8 分钟。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了这一数学问题,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便可以再次以此方式解决。
二、比较问题解决方法
教师在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比较问题解决的方法,即在遇到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或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使学生逐渐掌握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
比如,在《数学广角——找次品》这一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问题解决方法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一课程中主要围绕“找次品”这一主题进行思考和教学,在此课堂中,我按照教材中提供的信息,为学生准备了3 瓶钙片,事前在其中一瓶钙片中动了手脚,拿出了其中的2 片钙片。我还为学生带来了天平,之后问学生:“大家谁愿意上来试一试,怎样能够找出这3 瓶钙片中缺少钙片的是哪一瓶呢?”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于是我便让这位学生到讲台上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学生说道:“我觉得这个不用天平就能找到,我们可以将三瓶里的钙片倒出来数一数啊!”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提醒学生说:“这个是要入口的,倒出来会有细菌啊,你再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另一位学生也举起了手,说:“老师,这个可以用手掂一掂,就知道哪个轻了。”于是,我让学生到前面来掂一下钙片的重量,并选出他认为是次品的钙片。最后,我运用天平,为学生进行检验,将两瓶钙片分别放到天平上,其中一头向右沉,这就说明左侧天平上的钙片是缺少的,而学生用手掂的并不准确。通过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比较,学生
可以从中了解到哪种办法能够更为准确有效。
三、找寻数学问题规律
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找寻数学问题规律的方法,即在数学课程中,通过为学生分析数学问题,使学生从中找寻数学问题的规律,并使学生牢记这些规律,以便以后在相似的数学问题中可以及时调动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
比如,在《扇形统计图》这一数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找寻数学问题规律的方式为学生授课。在此课程中,我为学生分析了一道数学问题,并运用扇形统计图的方式将其中的数据表示出来。数学问题是:乔木的生长周期长短将乔木分成了不同的类型,其中幼龄林占33.82%,中龄林占33.43%,近熟林占14.82%,成熟林占12.03%,过熟林占5.9%,并用扇形统计图的方式表述出来。我问学生:“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呢?你们可以将这些数字相加试试看。”学生在我的提醒下,将这些数字相加,发现结果是100%。之后,我又问学生:“你们看扇形统计图与这些数字相比,有什么优势呢?”学生回答说:“扇形统计图中能够一眼便看出哪种乔木的类型所占的比例比较多。”由此,便引导学生将这一数学课程中数学问题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学习方式的培养,可以从加强动手实践机会、比较问题解决方法、找寻数学问题规律三方面入手,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掌握更多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