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方略探析——以《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
2019-01-11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庄思绪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庄思绪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灌输法,注重知识、轻能力,按部就班讲教材、解析知识点和考点,忽视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新课改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改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构建、自主发现,重视兴趣的激发、热情的调动、倡导探究和操作,最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下面,结合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构建的策略问题。
一、精心备课——有效课堂构建的前提
一位特级教师在《名师谈备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这句话足以说明备课的重要性。备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为此,教师应精心备课,做到课前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学法,这样,走进课堂才有底气,才能有效驾驭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备课的关键是心中有教材。上课前,教师应真正深入研究教材,研究一课时在章节中、在教材中的地位,研究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教学时才会底气十足。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时,对于第一节教学,主要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该部分内容,在一年级的教材中,就直观感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后的教学中,多次将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教具,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学生不会感到陌生。但是,本单元的学习,是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想象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问题的解决起重要作用。此外,把握教材的目标、重点和难点。本课时的目标是通过看、量、比等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正方体的棱长,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其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棱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材被演绎到这种程度,教学时,才能根据目标、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落实目标、克服重点、突破难点。
此外,备课还应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认知特点,再考虑好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学便会如鱼得水,应对学生质疑才能游刃有余。
二、情境导入——有效课堂构建的基础
新版教材,突出生活化,注重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原则,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同时,生活化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亲近性,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探究的欲望。为此,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设计生活化的情境、生活化的问题,以生活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世界,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课堂因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提高有效性。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借助于教材中的情境图1,而提出问题: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这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身边数学的关注,从而激发探讨的兴趣,他们会说出很多的生活中的长方体,如鞋盒子、牙膏盒、铅笔盒、冰箱等,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的实物或者学具,提出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6 个)六个面有什么特点?(每一个面是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对应面相等)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棱长有哪些特点?从长方体的一面进行观察,你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这个问题的设计,基于具象化的情境,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从熟悉的情境展开,促学生有效思考、合作探究,构建学生乐学、互学的课堂氛围。
三、开展探究学习——有效课堂构建的核心
新课改倡导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的开展,促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激活课堂,也因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提高有效性。为此,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学习活动,让活动架起“教”“学”的互动的桥梁。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对于长方体的面、棱长等的特点的教学,教师应改变对应面相等、对应的棱长也相等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提出活动的任务,让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活动促学生积极探究。如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实物,观察长方体的面有几个,每一个面有什么特点,每一条棱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分析、归纳等方式,探究出对应面相等,对应棱长也相等的特点,并且归纳出棱长分为三组,每一组是4 个,这四个棱长对应相等。教师也可以给出几组不同长的木棒,让学生先判断能不能组成长方体图形,如果能,亲自搭一搭,如果不能,说明理由。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顶点、棱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给出表格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完成表格,实现发现式学习。这样,探究活动的开展,课堂充满生命力,绽放魅力。
构建有效课堂,除了充分备课、情境导入、探究学习之外,开展先学后教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融入游戏、竞赛等,都是激活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再者,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等,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之有效的途径,都为有效课堂的创建助一臂之力。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多种方法变换运用,不断创新,全面优化课堂环境,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的飞跃,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课堂也不断实现有效、迈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