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2019-01-11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胡爱红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 胡爱红
英语学习不只是语言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培养的过程,这一认识早已经被《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确认:英语课程既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当前,核心素养正成为引领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而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中外语即是英语,下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指称)中,也是明确强调思维品质的(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文化品格、学习能力一起称为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已然成为教学的主题,需要英语教师关注并实践。
一、思维品质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题
笔者梳理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语言能力是外显的能力,而思维品质则是内在的品质。学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展现文化品格,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概括地说,思维品质实际上是一个核心要素,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形成与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光潜、林崇德等人认为,“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好途径,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英语教学的应试压力相对不大,因而有着更大的空间,让教师致力于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看,思维品质确实应当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主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首先必须知道思维品质的具体内容。有研究者指出,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品质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以及运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活动等方面的能力。实际上,从传统的分类角度来看,思维品质的培养还应当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直觉思维等能力的培养,而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将这样的认识结合起来,可以为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寻找到一条更加宽广的康庄大道。
具体来说,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思维品质培养应当遵循这样的思路:结合小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形象思维即可建构意义的过程,并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分析、推理、判断、表达、运用等过程,其后借助于学习反思的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这样就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达成思维品质培养的目标。
二、英语课堂教学思维品质培养例析
下面通过一则案例来阐述笔者的思维品质培养的思路。
译林版小学英语“I’m Liu Tao”这一课中,在Story time的教学中设计了“Hello,Yang Ling.Hello,Mike.Hi,Mike.Hi,Are you SuHai?Yes,I am.Good morning,Mike.Good morning.Are you Wang Bing?No,I’m not.I’m Liu Tao.”这样的对话,从内容来看,这样的对话比较简单,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常见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如果过于强调背诵,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机械的、无感情的记忆,笔者以为这对于真正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而言并无益处。而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思路,将抽象的英语语言与形象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真实体会到上述语言运用的场所,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情境的刺激下调动自己的思维,从而实现符合具体语境的语言运用,这正是有同行所提倡的“教师教学中要通过挖掘教材资源、注重日常交际、进行故事阅读的拓展延伸,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的思路。
具体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先确定好Yang Ling、Mike、SuHai、Liu Tao等角色,然后在教室前摆上几张课桌椅,并模仿Mike背着书包跑进教室,并跟Yang Ling和SuHai打招呼的情形。这样的一个角色扮演中,笔者特别强调扮演的学生必须要明确自身这个角色的特征,而且扮演者在扮演的时候要进入角色——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即学生要在大脑中构建出相应角色的动作表象,同时要辅以语言,这是一个典型的形象思维过程。而在具体表达的时候,实际上又要将语言与动作相结合,尤其是要相互协调。于是在课堂上就看到扮演Mike的学生走进教室时非常活泼,甚至略带一丝夸张地喊了一声“Hello,Yang Ling.”其中的“Hello”略带兴奋的感觉,而后面的称呼则非常清晰。相应的,其他角色的表现也非常得体,演绎出了一个比较显著的类似于英语国家学生互相问候的情景。又如最后的一个对话“Are you Wang Bing?”“No,I’m not.I’m Liu Tao.”扮演两个角色的学生的表情引发了全体学生的关注:提问者面带疑惑而回答者略带笑容,友善而不失礼仪,让这一对话很好地与情境融会在了一起。笔者认为,这样的表达效果可以视作学生思维的产物,因为这些角色在磨合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揣摩语言与自己的动作,这里的每一次试说与动作,实际上都是学生精心思考的结果,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培养。
此外,笔者以为设计得比较好的另一个环节是对于下面观看的学生,笔者要求下面观看的学生自己心中也必须选择一个角色,并思考如何进行角色扮演,在观看的时候自主进行比较、判断,看看扮演者的动作语言与自己设想的有什么不同,这样的一个比较与判断正是思维的重要方式,因而全体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得到了充分的培养,而这是有些角色扮演的教学中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思维品质的培养要讲究心理规律
实际上,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过程,其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譬如上面提到的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常较强,想象能力也较强,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时候,如果能够以丰富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想象,同样可以对思维品质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让学生对经典的动画片段进行配音,即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段,略去声音,只保留动作画面,然后让学生根据动画中的角色形象,组织英语语言去进行对话。从兴趣激发的角度来看,这一设计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的;从英语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学生有了兴趣的驱动,自然就有了表达的动机,因而也是符合心理规律的;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看,为静音动画配音,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加工动画中的角色形象,揣摩他们的意图,这显然是一个学生感兴趣同时又能够将英语语言运用纳入学生思维的过程,心理规律的彰显非常充分。
例如,笔者给学生提供《功夫熊猫》中的熊猫Po在学艺时的一些片段,让学生用英语去配音,学生的创意结果非常丰富。有学生说:“Can I learn kung fu well?”有学生说:“I am a panda who can learn kung fu well.”还有学生模仿熊猫自言自语地说:“Po!Try it bravely”……(学生不会的词汇由教师提供帮助)精彩纷呈的表达结果印证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与有效,思维品质的培养正蕴含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在引导学生反思的时候,笔者问学生为什么能够让自己的学习过程这么精彩,不少学生都认为是素材精彩的原因,这说明思维品质的培养实际上是要依赖于英语学习素材的选择与优化的,这也是学习心理规律的一种体现。
以上是笔者对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点滴思考,对比来看,有超越经验的一面,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品质乃至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有益的启示。然而,虽来自实践但恐理论水平有限,故有不当之处,还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