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育”之辩: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

2019-01-1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唐秀丽黄颖雪王净莲

小学时代 2019年34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育资源评价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唐秀丽 黄颖雪 王净莲

2015年起,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教育领域也随之掀起了一股“互联网+教育”的浪潮。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形式纷纷涌现,一时间“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变革的新特点。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重要位置。因此,“互联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小学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

笔者认为“互联网+教育”是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的一种模式,是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新思维、新理念来改善教育的形态,以期达到更好地培养学生,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变革

“互联网+教育”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相应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1.“互联网+教育”推动传统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教育资源不断地丰富,实现了全球资源的共享。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对传统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创新。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传统的教材内容,而是把语文教材作为教学依据,在课堂中,根据互联网资源扩充教育内容,通过大量的互联网信息资源,筛选出更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够最大程度地接收和运用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语文教育内容的缺陷,加深了人们的器官感受,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互联网+教育”也缩小了过去存在的地区之间的教育水平差异,即使是语文教育欠发达地区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2.“互联网+教育”倒逼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化

在“互联网+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传统语文教学方式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第一,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完全依赖教师的课堂授课,而是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获得知识,比如应用电子书包中的辅导系统,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辅导,学生可以反复听讲、反思,直到听懂为止,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互联网+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体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寻找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学习资料去探究、思考和体验,从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3.“互联网+教育”助推语文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主体是语文老师、专家、家长等,而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主体的小学生并没有纳入评价体系。同时在评课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接受建议和意见,极少表达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理念,导致教师是为评价而评价,而不是考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课堂评价仅仅着眼于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如“你真棒、不错、很厉害、老师为你点赞”等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表扬太过单一,对小学高段的学生而言则不太适宜。而“互联网+教育”新理念则在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强调学习评价“智能化”,通过“一人一机”“电脑终端”使教师能够关注每一位的学习状况,不仅有语言上的激励,而且有分数上及时的反馈,从而对每位学生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来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基于以上的研究,“互联网+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而是要实现教师、学生、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因此,在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1.重新定位和完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角色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下,要不断根据国家、社会对教师的发展要求,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重新对自己的教学角色进行定位。一方面,在开放化的教育时空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创新者、整合者与优化者。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新的教育形态下深刻理解“互联网+教育”的特征,利用好开放的教学形式,定位好课堂教学角色。另外,在教育资源共享的形态下,教师应该成为教育资源的搜索者、筛选者和运用者。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意识,搜集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作筛选,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最终形成教师的教学内容。

2.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互联网+教育”的信息环境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互联网+教育”既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的语文思维,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例如,低年级小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存在困难,学生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线上学习“36个象形字”。简短动画型的视频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学习的空间由枯燥生硬的语文课堂转向活泼有趣的线上学习。同时,也能较为轻松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在线练习、在线考试和在线及时反馈,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学习。再则,“互联网+教育”也能完成一部分非创造性劳动(比如作业布置、作业检查、作业批改等)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带来学习内容、学习媒介、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受“互联网+教育”的冲击,传统的教育评价在新的教学环境下越来越难以立足。因此,在新形势下应该丰富教学评价的主体,将学生自评、专家组评价、家长社会人员的评价也纳入教学评价的范畴,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教学评价也应该包括线上教学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两个部分,一部分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另一部分则指向学生通过互联网的学习的表现形式,如学生的自控能力、创新能力、收集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等软性因素指标,促使学生真正做到从“知识本位”到“知识+能力”的转变。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技术,同时它作为一种新型理念,促使我国的教育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紧跟时代提出的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步伐,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弥合了教育公平,使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也能通过互联网这个“桥梁”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了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师的角色更为丰富饱满,学生在课堂中拥有更多的学习权利,更好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教育资源评价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