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快乐学习 落实核心素养
2019-01-11江苏省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程如芝
江苏省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程如芝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广泛的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地位相当重要,如何有效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研讨的重点。实践证明,以快乐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可以让核心素养得到有效落实,有益于促进其全面健康地成长。下面以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开展快乐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
一、快乐学习的理念
在当今社会,基础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为本,快乐学习即指遵循儿童成长规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入手,积极创设数学学习的愉悦氛围,以趣味性的活动开展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中体会数学学习、应用的快乐情感,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二、快乐学习的意义
1.有益于激发学习积极性。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思维逻辑性较强,部分小学生认为其不如其他学科有趣、好学,所以若想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首先应激发小学生的乐学意识。快乐学习的开展,让小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体验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致,他们主动去参与活动、乐于去参与活动,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研讨中促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以《厘米和米》中的“认识厘米”学习为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有效体验学习的快乐,首先创设情境导入:若想给过生日的妈妈买一条围巾,如何知道围巾的合适长度是多少呢?学生纷纷从多个角度献计献策:用手去测量、用绳子去测、用树枝去测量等,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特高,教师适时引导,有效导出测量长度工具——直尺。
2.有益于提升数学素养。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融数学知识的学习积累、学习方法技巧的训练、知识的迁移运用及思维品质的塑造于一体的过程。快乐学习的开展,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主动质疑、推理、探讨、应用等体验活动,有效训练、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即空间观念、运算及推理能力、创新和应用意识等,使自身在数学上得到发展。
如在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时,让学生参与多种快乐实践活动:自己拿直尺、观察直尺,在直尺上用手指一指刻度0和刻度1,进行小组交流,知道刻度0到刻度1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然后用手指比一比,切实感受1厘米的长度,最后通过在身边寻找1厘米长的物体活动,更好地认识1厘米。学生在观察、实践活动中,数学符号意识、应用意识等素养得以提升。
三、在快乐学习的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
下面结合《观察物体》的课堂教学实例,谈谈快乐学习在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1.营造愉悦学习氛围。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身心放松,学习思维和智力被有效启迪,学生乐于、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快乐教学实践的前提。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具的选取、环境的布置;激励学生大胆创新;评价时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激励等,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在学习《观察物体》之初,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大象、熊、狮子等动物的身体部分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看谁猜得准。学生在猜动物的愉悦氛围中,介绍自己依据哪些特征进行判断;接着展示一个玩具熊的背面,让学生猜猜其名称,启迪若从哪个角度看能直接进行判断?这样通过轻松快乐的猜谜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致浓厚,学习潜能被有效激活。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积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这是快乐学习一贯遵循的理念。它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关注、激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其大胆质疑与解疑,充分给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机会,关注,促进每一位学生个体的发展。
《观察物体》的学习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倾听,通过亲自观察,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所以在学习时,从小学生爱玩、爱动的天性出发,积极实践“玩中学、学中玩”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自己的创造、知识的拓展运用等途径,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切实体会应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理念,他们的乐学、会学素养得以培养。
3.搭建趣味活动平台。数学学科的知识学习涵盖面广泛,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及思维方面的训练,所以学习的方法多样,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主体——学生的认知,积极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出发,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多种趣味性活动之中,如数学竞赛活动、游戏活动、趣味数学联赛、实践操作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中真实地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观察物体》学习之初,从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从发,设计了其喜爱的“猜动物”情境活动,有效导入“观察”的学习;接着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开展了小组合作活动——观察学具(玩具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玩具狗,并交流自己看到的狗的形状,引导学生开展“换位观察”活动,并和刚才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开展“跑动找位置”和“转动小狗法”活动,深入开展全面观察活动。
4.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通过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获取对数学学习的深刻体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若想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需要让学生参与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运用知识指导生活,从而有效激活其学习数学的情感,更好地体验学习数学时的情感。
如学习《观察物体》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积极创造大量的实践活动机会,如“猜动物”“跑动找位置”等活动,有效学习多角度观察物体形状。为了让学生做一名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探讨身边可作为观察对象的物体有哪些,学生从书本文具盒、书桌等多个角度介绍,在对知识进行延伸的同时,增强了学生“数学知识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感体验,其数学的乐学善学、应用素养都得以提升。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创设多种有效的学习活动平台,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展示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才能,乐于积极主动地学习,做一名快乐的数学知识学习者、应用者,积极彰显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