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2019-01-11江苏省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
江苏省泰州市口岸中心小学 孙 慧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在具有现实性的情境中展开充分观察与探索来获取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只能通过探索运用、归纳总结的方式自己或合作得出有价值的语文知识与结论,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从各个方面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如语文学习的敏锐度、巧妙思考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等。通过学习语文延伸出对更加广阔的生活、社会、人情和世界的了解与感悟,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健康人格和自身素质的塑造功不可没。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与需要意识
探究式学习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展开具体的思索和学习。在传统语文课堂中都是教师直接给出问题让小学生去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拥有目标明确的优点,但是教师给出的问题不一定就符合学生的探究心理,这不是学生自己真正想去思考的问题,而是教师强制确定的目标,相比于更加灵活有趣的活动来说,小学生对语文课堂中这种生硬的、命令式的学习方式十分不喜欢,因此即使教师下达了较为清晰的题目要求,小学生由于各种心理变化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也不能有效达成教师预期的教学计划和课堂效果。所以教师需要寻求一种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之中从自身体验出发去提出问题,产生一种迫切想要获得相应解答的需求心理。同样是教授一个问题,但是这种以自身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能让小学生产生更多的自由感、愉悦感和获得感。以《唯一的听众》这一课为例,学生在大体阅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就自己对文章人物以及语句的疑惑提出具体的问题,比如:“老人为什么要撒谎说自己聋了呢?大人不是说撒谎是不对的吗?”“主人公拉琴拉得很难听,但是老人为什么要每天去听还表示赞扬呢?”“眼神怎么会像潭水?”这些都是来自小学生心底的疑问,更具讲解与研究价值,教师必须具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讲课内容和方式的工作能力,讲课思路时刻围绕学生的思考和疑问进行合理组织,就“音乐教授撒谎”问题,教师可以解释谎言分为恶意隐瞒和善意帮助等类型,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错误的、不应该发生的,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善意与恶意谎言进行口头分享与交流。学生从求知欲望出发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性和专注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问题探究中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成果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
在学习完一整个模块的文章之后,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有整体感知和明确主题的认识,将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交互式体验和应用,作为探究式学习的重要一种途径——社会实践便成为语文教学的必要手段。学生能够在某些时间段从传统课堂的教学单一化和抽象的学习模式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更加宽松和自由的活动实践来进行语文知识的真实感受与学习,同样,这种实践学习的展开也需要教师发挥其强大的指导作用。以“语文园地五”为例,这一单元包含《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文章,涉及“自然与生命”的主题。然而语文学习的答案永远都不是固定唯一的,虽然主题已经通过平时的学习被教师和学生总结出来,但是对于主题的具体感知与阐释、延伸与体会,还需要让学生从一种更广阔的视角中自己去发现语文的奥妙。教师为小学生分好六人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从教师制作的不同任务卡片中随机抽取一张,小组会抽到“从植物中观察其习性和特征、捕捉动物的奇妙、发现自然与人性之美”等探究问题,教师在经过校方同意的前提下带领学生逛校园及周围的公园、行人路等,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每组学生都目标清晰地进行自己的观察和记录,减少跟随大众意见、随意敷衍等现象的出现,最后每组都向大家汇报自己的成果和感受。比如,有的小组说:“许多行人都自觉把垃圾扔到桶里,这样做是对的。”教师引导其思考为何这样的行为值得称赞,是因为可以从点滴开始保护环境、加强废物利用等,教师的阐述与学生实际所见完美融会贯通。同时,由于每组学生观察对象不同,因此通过交流可以收获丰富多彩的生活知识,对“自然与生命”的话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三、开拓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拓宽语文知识面
受课程时长、教学任务与安排、教师知识面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基本上只能完成文章的解读和字词掌握,然后就要立马开始下一模块知识的学习。这样从表面来看,教师和学生确实是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学习任务,但是从更深层来说,其实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狭窄、浅显的,短短的课时并不能将课本中精心选取的文章全部解读清晰,有时候甚至会忽略文中的重要闪光点,学生也容易从小就形成学习就是一个阶段性任务而已的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以后的学习习惯和探索发现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课后探究,每当学习完一课后就列出自己感兴趣的点或者不清楚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和查阅网络资料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大量生活中的神奇、动人的存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极大的愉悦感,觉得世界是新鲜的,值得自己去进一步发现和感悟的,这也就逐渐从小学生的身心层面达成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包含《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族》等文章的“语文园地二”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让父母讲述传统的节日起源、风俗与寓意,在网上查阅自己通过学习想要了解的知识,比如“少数民族有哪些、土家楼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等,并且形成自己的电子收藏整理夹,可以发送给朋友和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共享,也可以加强自己对知识的归纳整合能力,成为可以为语文学习服务的良好素材。
组织小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一定要走出某些误区,将过程与结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自主性探索与教师的指导引领同时发挥作用,避免实践过程的随意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让探究学习不只是停留在一种新鲜的形式和口号之中,而是通过教师综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教学目的、环境、资源展开具体的教学策略考量和制订,本着对学生、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将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落实到教育之中,培养更具开放性、独立性、创新性和探索学习能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