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思考

2019-01-11陈亚琴浙江师范大学杭州校区图文信息中心

教书育人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典著作人文大学生

陈亚琴(浙江师范大学杭州校区图文信息中心)

一 经典著作阅读的现状

经典著作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并经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作品。包括人文经典著作和各个专业领域的经典著作,本文所谈的经典著作主要是指中外人文经典著作。人文经典著作涵盖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和艺术类经典作品,它是中外文化的瑰宝。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在初高中阶段,由于学业紧张,普遍没有大量时间阅读中外经典,即使会读一些学校开列的经典名著,也多是怀着一种功利性的心态来完成任务,进入大学后,有了更多自我支配的时间,本来有机会饱览这些中外著名的典籍,但事实上,近十几年来,大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是呈下降趋势,由于社会转型期人心浮躁以及人们对手机等电子产品和网络的过度依赖,使得大学生用浅阅读来代替了严肃阅读,尤其是对待经典阅读的热情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年轻一代的思想深度及审美能力等素养的提升。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都在呼吁要加强对经典阅读的引导。

二 大学生经典阅读衰退的原因分析

1 社会转型期普遍的人心浮躁

经典著作需要静心品读,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中国人心浮躁是具有普遍性的,大学校园也莫能免,人们普遍存在焦虑感,怕被快速变动的社会所抛下,缺乏长久专注于某事的心境,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若非从兴趣出发,去品读这些看似暂时无用之书自然是困难的。

2 电子产品及网络的普及助推浅阅读替代深度阅读

随着网络的发达及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相当部分的业余时间甚至部分上课时间被手机占用,手机不离手的现象甚是普遍,大学生通过手机微信或QQ接收课程的作业及班级的通知,通过手机了解世情新闻,查询一些知识点,但许多同学也把相当的时间放纵在微信聊天、网络游戏和没有多少营养价值甚至有害无益的娱乐消遣性文章、视频上,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3 对经典著作的隔膜

经典著作毕竟是年代久远的作品,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人物思想大学生缺乏了解,难以与其产生共鸣,许多同学把品读经典视作畏途。但许多作品,只要接触了就会知道它的美。笔者碰到少数学生,没有读过《红楼梦》原著,笔者建议他去读一下,并且跟他讲,你只要去读了就会喜欢的,该学生视为畏途,还以为《红楼梦》是用文言文写成,晦涩难懂,担心读起来吃力,哪知读了以后竟然爱不释手,被原著所吸引。但的确有些经典著作年代久远,语言晦涩,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对大多数学生难以卒读。于是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由原著改编成的影视作品的方式来了解经典。[1]

三 经典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1 推广经典阅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作为世界经济中重要引擎之一,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仍处世界前列,但是一个美好的社会并不只靠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只有同步发展,这个社会才是和谐的,才不会为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埋下了隐患。当下,提升国民的人文素养是当务之急,社会人心的冷漠,诸如“小月月事件”等见死不救现象的发生,暴露出人们的“恻隐之心”的丧失;“三聚氰胺”及最近的“疫苗”等假冒伪劣事件暴露出人们的“诚信意识”欠缺和底线的崩塌;一些以丑为美的网红现象,暴露出人们的“审美能力”的阙如;中外经典著作凝聚着人生智慧、人文精神,这些中外优秀文化可以滋养我们,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为此,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

2 推广经典阅读是个人素养提升的需要

中国古代的士人向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自我要求,今天随着交通条件突飞猛进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对许多人而言,“行万里路”已不是难事,并且由于网络资讯的发达,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但不读好书,不精读一些经典作品,人们难以提升自我的修养。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本科毕业,人们读了16年的书,可谓不少,但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读书普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有用的书读之,无用的书抛之。但文化的精髓恰恰就蕴含在经历史沉淀与考验过的看似无用的经典著作中。一个读了十几年书的大学生不可谓没有知识,但有可能是缺乏文化的。大学生普遍重视个人素养提升,经典阅读对于个人素养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经典阅读,了解古今中外,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通过经典阅读,远离喧嚣,沉静了心灵;通过经典阅读,与古人心灵对话,见贤思齐,提升了道德境界;通过经典阅读,洞晓人生百态,增长了人生智慧。腹有诗书气自华,自来其道理,这些不是通过虚华的物质可以改变的。

3 倡导经典阅读是大力提升校园文化的需要

作为象牙塔的高校本应是一方净土,如何与外界的浮躁庸俗保持距离,营造一种充满灵性与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是离不开对经典阅读的大力倡导与热心参与。经典作品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思想境界和美学视角所达到的高度,有助于在经典中浸淫的学子们向善、向美,从而提升大学的人文精神,所以高校在倡导大学生的经典阅读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重视理工科、轻视人文学科的现象尚未改变,这是一种功利目标下的实用主义,诚然,理工科与中国的经济发展联系更为直接和密切,但人文精神的失落会使经济社会发展预埋下巨大的隐患。倡导经典阅读是改变这种现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 目前经典阅读推广的举措

目前经典阅读推广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或多或少都在进行,综合许多高校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一些举措。

1 在资源与图书馆阅读环境建设上

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云:“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3],所以要丰富经典著作的馆藏,首先要选对书,相对而言外国经典著作的采编工作更考验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不同出版社的译作往往质量参差不齐,需要仔细甄别,精选最合适的类别和最优的版本。其次要在图书馆营造经典阅读的良好环境,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单独设立经典阅览室,甚至还可设立“经典诵读”空间,宁静雅致的阅读环境更符合经典阅读的氛围。如深圳图书馆的“南书房”、同济大学图书馆的“闻学堂”等[4]。条件不足的院校至少可将经典著作单列出来,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加以适当宣传,吸引学生们注意,增加被学生们发现并阅读的概率。

2 在阅读推广活动组织上

这种阅读推广活动最好有院校领导牵头,图书馆、公共基础部或人文学院、团委、学生处等机构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协同合作。比如图书馆成立阅读推广部门,定期推出经典书单和书评,这些宣传资料既可在图书馆现场展示,也可通过微信等现代通讯联络手段进行推送。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活动,宣传推广经典阅读活动,邀请知名学者开办名家讲堂,普及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特别是充分利用“世界读书日”或跟经典作者相关的重要纪念日开展专题活动,如在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可开展莎翁经典作品读活动。公共基础部或人文学院可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书评征文大赛”等系列活动,鼓励相关教师开设经典名著导读等选修课,团委应指导成立学生读书会等社团,在开展活动中给予社团协调与支持,学生处可制定相关细则,将学生的经典阅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去。

3 在相关配套制度设计上

没有相关的制度的配套,而仅仅依靠教职工的职业精神与大学生的自觉意识要持续推进阅读推广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会有很多困难。因为大家都忙于各种事务,领导忙于大学评估或学科建设等事关学校发展的大事,教师们忙于科研及教学工作,学生忙于完成学分,还有各种考证和社团活动要花费精力,剩下不多的业余时间里大学生们还常会被微信聊天、网络神剧等分心,所以配套制度来鼓励与督促大学生阅读经典是有必要的。

一些院校将经典阅读课程化,开设经典阅读课程学分,当然对于不同的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有不同要求,比如对于人文专业的学生可将经典阅读课程纳入必修课,对于非人文专业的学生可将其纳入公共选修课,也可根据院校及学生具体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对于大学生接触经典阅读,走进经典阅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 结语

高校开展经典阅读推广,除了采取上述措施外,关键一点,这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阅读经典是一辈子的事情,不仅仅在年轻时应该读,也不仅仅是大学生应该读,在大学校园中无论是院校领导、教师、馆员都应该多读经典,人文专业的教师自不必说,理工科的教职工也应该培养和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经典,是适合反复品读的,如《红楼梦》,青年中年老年不同时期品读,会有不同的感悟。大学是文化的高地,是最应该有人文精神的地方,不应该仅是教授和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场所。只有大家都好读书、读好书,言传身教,才会形成一个个“书香校园”。

猜你喜欢

经典著作人文大学生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大学生经典文献阅读情况调查
深入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评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人文社科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