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学业不良的评估与诊断*
2019-01-11张晶华丁福兴苏州科技大学
张晶华 丁福兴(苏州科技大学)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业不良大学生人数也在持续增长中。学业不良现象的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准确界定、评估及诊断,为学业不良大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保证大学生顺利完成本科学业。
一 大学生学业不良的概念界定
学业不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由于学术视角及文化差异的不同,对学业不良的概念界定,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学业不良学生在国外也被称为“学业危机学生”,学者Reis和Mc Coach将学业危机学生定义为“有能力的未达标准者”,即有能力在预期成绩测试(通过标准学业成绩测试分数、认知和心理智能测试得出)上取得高分的未达标准者。[1]“学习障碍学生”是国外学业不良学生的另一种称呼,学习障碍学生的典型特征表现为神经系统的机能失调、心智能力方面的迟滞现象、读写算和逻辑思维方面的障碍等。[2]而国内学者对“学业不良学生”大体上界定为三种:第一种从教育的标准出发,在各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学习成绩的及格标准,未能达到教育规定的及格标准者为“学业不良学生”;第二种界定从学习能力出发,指学生实际的学力测查结果低于根据智力测验结果所推断的学力得分;第三种界定是从个体的潜能出发,指未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拥有的潜能,因身心障碍而导致学业迟滞。[3]通过分析,我们可将大学生学业不良界定为: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智力正常的大学生异质群体,由中枢神经系统以外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下降,不能顺利完成本科学习任务,学业成绩低于高等教育所规定的及格标准的现象。
二 大学生学业不良评估与诊断的因素考量
为了对学业不良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业补救和帮扶,需要我们对学业不良的类型及成因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我们认为,大学生学业不良评估与诊断工作应从学生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三个方面全盘考量。
1 个人因素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实现,直接受益的是一些学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大学生群体。因此首先要考察学生的学业基础,考察是否存在高考入学成绩低、有明显偏科现象,是否来自偏远落后地区等;其次对学习动机和兴趣点进行考察。影响学业不良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主要因素是专业认知的缺乏,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比较盲从,这就导致升入大学后,一部分学生发现就读专业并非自己兴趣所在,学习热情大打折扣。对动机与兴趣的评估应与学习成绩及课堂表现结合起来,综合考察;第三应对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因素进行评估,人格特征因素包括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意志、情绪等,考察这些因素的假定是学业不良与人格特征因素有关,为此需要我们采用一定手段,考察大学生人格特征因素是否对学习行为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最终会导致学业成绩的下降。
2 家庭因素
家庭的生态环境对学习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家庭的评估核心应包括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期望等。受教育程度决定着家长是否有能力教育子女,为子女学习和生活提供切实的帮助。同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也直接决定着教养方式,是专制,是民主,还是放任,教养方式的不同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更会对学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对学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极端,一是家庭贫困的学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们会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这样必然导致学习时间相对减少。而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则抱着“拼爹”的想法,认为学习好坏都不重要,从而轻视学习,忽视学习。这两种状况都极易导致最终的学业不良;另外,家长的教育期望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很多家长的教育期望值过低,孩子一旦进入大学,就认为教育目标已经达到。于是孩子不再努力了,而家长也不再关注孩子的学习了,家长和学生这样对待大学学习,可想而知,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3 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首先考察的是学校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如班级、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环境的好坏极易影响学习成绩,如果一个宿舍的同学都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本来成绩平平的同学,在大环境影响下,也开始奋发图强,这样很快就会成长为优等生;其次考察学校的教学,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的考察。就教学观念来说,高校全面扩招以来,教师不能再沿袭精英教育的思维模式,上课只管上课,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学没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们应该认识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必然后果是学业不良群体的壮大,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学业不良学生可能暂时会无所适从,这就需要老师转变传统观念,应当改变单一传授者的身份,以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以一种陪伴的态度来完成教学和对待学生的学习。[4]多多关心帮助学业不良学生,预防他们出现学业失败的情况。就教学方法与手段来说,教师应顾及各类基础不同、学力不同的学生,研究新的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认真听课,提高听课效果。
三 大学生学业不良评估与诊断的流程设计
1 收集信息
收集到充分翔实的数据信息是对学业情况做出合理评估与判断的基础工作。为此,可安排辅导员、教务员、任课教师、班干部等完成基础信息的收集工作。在新生入学之初,辅导员应组织新生上报详细的个人信息,内容应包括家庭结构状况、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个人高考成绩分布等;教务员在每学年及每学期的时间节点,负责统计补考学生名单、不及格课程及学分,以及已修学分与应修学分的数据对比;任课老师则应做好课堂出勤、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习状态以及平时测试、期中考试不及格的统计;班干部应准确掌握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一旦发现有学生严重违反课堂纪律或有心理问题倾向应及时与学院联系。
2 深度访谈
各院系针对已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初步分类、统计、汇总及分析,之后需要安排疑似学业不良学生的任课老师、家长、辅导员、同学等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前应制定出详尽的访谈提纲,如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科,可对该门课的任课老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学生课堂听课状况,教学活动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此外,还应与家长进行网络沟通或面谈,了解学生与家长的相处情况,学生是否将学业表现及时汇报给家长,是否报喜不报忧,学生在家的行为有无异常等。同时,也应对辅导员、同学访谈,可着重了解学生参与集体活动情况,与同学相处情况,学生的课外时间安排情况等。访谈内容应分门别类详细记录,以作后续分析与评估。
3 成因鉴定
评估与诊断过程的重要工作是成因分析与类型鉴定,这是学业不良评估的目的,也是评估过程的关键所在。这一阶段需要将收集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统计,全面分析。明确大学生学业不良的真实成因,鉴定其属于什么类型的学业不良。具体的鉴定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根据收到的数据信息,分析学业不良大学生的学业成绩总体情况;第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对学业问题的认识及处理等情况。第三,根据访谈结果,分析和探讨该学生发生学业不良的深层原因;第四,结合有关学业不良类型的测试结果,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业不良归类。
4 学业帮扶
在确定学业不良的成因及类型后,就应提出具体的学业帮扶与补救方案。首先应“建立以教师、辅导员和高校管理者及高年级学生多元主体组成的学业辅导团队,形成健康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和氛围,”[5]各团队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教师应根据学生学力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极个别学生可采取“一对一”帮扶;而辅导员和管理者团队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恢复自信心;高年级学生学业辅导团队可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课后教学及辅导答疑,学业不良学生可免费参加。其次应加强家校互动。通过微信与QQ等社交手段,实现与家长及时沟通,家长可随时掌握孩子在校学业完成状况。对于有明显学业不良倾向的学生,可邀请其家长到校面谈,与学校和学生本人三方共同商讨对策。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切实帮助学业不良大学生,改变学业不良的现状,回归到正常的大学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