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藤山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特点与保护对策研究
2019-01-11彭华福田丽娟
彭华福 田丽娟
福建藤山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特点与保护对策研究
彭华福1田丽娟2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 102600;2辽宁省桓仁县自然资源局 117200)
通过对福建藤山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总结藤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现状特点和生态保护价值,从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科研监测、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考核和执法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持生态平衡、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多功能效益等做出保障。
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生态保护;特点;对策
近20年来,福建藤山自然保护区在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使区域内天然植被得以保护、恢复,物种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极大改善。永泰县通过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协调发展为目的,以全面规划、科学管理为指导方针,通过人为干预措施,有效地保护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的兰科植物;并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禁止人为盲目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破坏行为,最终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
1 保护区概况
福建藤山自然保护区坐落于福建省永泰县南部,由藤山、下炉尖和东湖尖三片组成,与福清市、涵江区、仙游县、德化县交界,距离永泰县城20km,距离福州市50km。保护区成立于1997年11月,2001年6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过2018年7月调整以后,总面积21204.59hm2,其中核心区面积6627.87hm2,缓冲区面积3346.64hm2,实验区面积11230.08hm2。保护区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南缘的常绿阔叶林,附生兰科植物等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2 自然资源概况
2.1 野生植物资源
按《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分为温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7个植被型34个群系,共63个群丛。在植物资源方面,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47科841属1922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下同),其中蕨类植物共有41科84属180种,裸子植物共有10科15属22种,被子植物196科742属1720种。有珍稀濒危植物96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四川苏铁、银杏、南方红豆杉3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金毛狗、桫椤、粗齿桫椤、针毛桫椤、黑桫椤、水蕨、福建柏、香榧、香樟、天竺桂、闽楠、金荞麦、花榈木、红豆树、半枫荷、榉树、伞花木、喜树等18种。野生兰科植物有金线兰、竹叶兰、春兰、石斛兰等62种,近年来调查到的中华叉柱兰、绿花斑叶兰、香港斑叶兰、盂兰、流苏贝母兰、斑唇卷瓣兰、血叶兰、阔叶沼兰、宋氏绶草等进一步丰富了保护区的兰科植物资源。福建省地方重点保护珍贵树木有柳杉、江南油杉、油杉、长苞铁杉等13种。
2.2 野生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36目106科405种。其中:野生淡水鱼类有5目13科46种,占闽江水系鱼类总种数的29.00%,占福建省淡水鱼类总种数的23.14%。两栖类有2目7科24种,占福建省两栖类总种数的52.17%。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沼蛙(Rana guentheri)等9种为中国特有种,其中小腺蛙为福建省特有种。爬行类有2目13科70种,占福建省爬行类总种数的56.91%;其中17种属于中国特有种,61种属于福建省一般保护动物。鸟类有19目55科218种,占福建省鸟类总种数的39.93%。兽类有8目18科47种,占福建省陆栖兽类总种数的44.76%。保护区丘陵山地海拔差异大,环境丰富多样,而且分布有许多大面积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茂密,因而林栖动物和树栖种类丰富,如与森林密切相关的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种群数量在200头以上。
2.3 其他自然资源
保护区内有昆虫纲(含蛛形纲蜱螨亚纲)31目242科1 352种,在区系成分上,东洋区成分589种、占保护区内昆虫总种数的43.6%,东洋-古北区成分453种、占33.5%,多区分布成分196种、占14.5%,全球广布成分114种、占8.4%。在类群组成上以鳞翅目种类最多,约占保护区内昆虫总种数的25%;其次为鞘翅目,约占18%;膜翅目约占12%;同翅目约占11%;双翅目约占10%;半翅目约占8%;直翅目约占3%;其他20余目昆虫约占总和的10%。箭环蝶、枯叶蛱蝶、双突多刺蚁、中华蜜蜂、丽叩甲、双叉犀金龟6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3 自然资源现状特点
3.1 生态脆弱性
脆弱性是保护区物种、群落、生境、生态系统及景观对环境变化内在的敏感程度。保护区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越敏感,则标志着其脆弱性越大,稳定性越差,越需要给予足够的保护。该保护区分布在山区,土层较薄,加上年降雨量较大,1400~2000mm,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一直以来是制约和影响藤山生境的主要因素,大大降低了群落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减弱了自然群落对外界干扰的缓冲能力。此外,保护区周边还有8个乡镇的社区人口,特别是实验区还有常住人口219人。周边社区人口较多,距保护区之近,以及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将对保护区所保护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物种资源构成极大的威胁。一旦遭受破坏,极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均处于陡峭山势,坡度大,生态非常脆弱。加上实验区有相当部分的毛竹林,面临毛竹林包围的威胁,若不采取措施,及时保护,若干年后,将不复存在。由此可见,保护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是非常脆弱的。
3.2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是保护区保护价值的重要体现。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区域,地质构造独特,中生代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了该区厚度巨大的火山岩体系。气温较高,雨水较多,湿度中等,气候适宜,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多种生境,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相应地形成了物种多样性。据初步调查统计,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47科841属1922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下同),其中蕨类植物共有41科84属180种,裸子植物共有10科15属22种,被子植物196科742属1720种。因而藤山保护区有丰富的植物种多样性,保护区丰富的野生植物种类、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随时间、季节而变化的林相和水体,更增添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3.3 典型代表性
保护区的“代表性”是“典型性”的反映。一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南缘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南缘,为戴云山脉向闽江流域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较为典型的中亚热带南缘季风常绿阔叶林,包括米槠林、毛锥林、甜槠林、黧蒴锥林、青冈林、硬壳桂林等,其中樟科的硬壳桂是泛热带成分,作为建群种所形成的森林是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代表。二是珍稀濒危的兰科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区内生境独特,孕育了许多兰科植物,2004年之前调查到了54种,此后陆续发现10种,并经我国兰科植物分类专家认定,如中华叉柱兰、绿花斑叶兰、香港斑叶兰、盂兰、流苏贝母兰、斑唇卷瓣兰、血叶兰、阔叶沼兰、宋氏绶草等,其中中华叉柱兰、香港斑叶兰、宋氏绶草都是福建新记录。
3.4 面积适宜性
保护区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管理成效,如果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过小,就难以满足拟保护的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藤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204.59hm2,虽然在我国自然保护区中不算大,但从生态空间上看,最低海拔23m,最高海拔1682m,跨越了1659m的高差,既有中山区又有低山丘陵区,包括多个不同的小流域地貌单元。区域内植被与立地条件基本涵盖了地带性的各种类型,包括温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等7个植被型34个群系63个群丛,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保护区建设以生态公益林为基础,区内居民少,且保护区不会对周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从今后的经营管理和社会经济角度看,保护区范围的确定也是较为合适的,其面积能有效保护山地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兰科植物、白颈长尾雉与藏酋猴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的生存环境,可以完整保护全部对象,有效地维持和发挥藤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
4 生态保护价值分析
在藤山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及生态系统,发挥森林的防护效能,使保护区良好的植被为水源涵养、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滞留尘埃、维持城区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普及生态文明的后花园、福州重要生态屏障、闽江下游优质水源补给地。
4.1 普及生态文明的科普教育基地
保护区内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多种植被类型,有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有独特的景观,至福州、厦门、南昌、上海、深圳等地交通方便,是普及生态文明的科普教育基地。
4.2 福州重要的生态屏障
保护区地处戴云山脉东部重要余脉,横亘福建东部沿海与内陆之间,是沿海与内陆的重要生态屏障,北挡北方来的冷空气南下,南挡夏季的台风,对于永泰县、莆田市、仙游县、福清市等都起到了涵蓄水源、调节地表径流、控制土壤侵蚀、改善流域水环境等作用,茂密的森林植被在区域气候调节、改善空气质量、减免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3 闽江下游优质水源的补给
保护区地处大樟溪沿岸,良好的森林植被增强了区域天然动态蓄水功能,估算表明,保护区每年可以向闽江补给3亿多立方米的优质水,对于改善闽江下游水质、保护区域水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5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保护对策
保护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较为缺乏。保护区现有管理、办公、护林检查用房较少,仅能够保证基本办公、科研需求和勉强开展日常巡护的管理工作需要。二是管理力量有待加强。管理机构还不够健全,编制仅15人,且专门从事保护区的专业人员较少,亟待开展各个层次的培训。三是监测体系尚未完善。保护区还没有系统配置必要的交通、通信设施设备、救护站、了望塔等,仅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缺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动态变化监测,致使森林火灾、病虫危害等威胁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周边社区人为活动频繁。由于保护区涉及范围较大,地跨8个乡镇的21个行政村,在实验区内村民对竹林的经营活动较频繁,竹笋生产与加工及村民生活用柴用火管理难度大,这些人为活动都增加了保护区的管理难度。因此,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管理和建设工作,使保护区沿着规范、科学、健康的道路持续发展,特提如下发展建议。
5.1 在全面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科研监测
藤山自然保护区属扩建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全面保护的前提下,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保护区局部遭受破坏的森林植被尽快得以恢复;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科研监测,加强社区共管,发展当地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努力将保护区建成集保护、科研、教育于一体的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科技发达、管理高效、功能齐全、持续发展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类研究的国际合作,加强与戴云山脉各保护区之间的合作,开展地区联合保护交流,研究保护与合理利用模式。力求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提高保护与管理水平,同时提供政策、资金、宣传等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科学家、学者来保护区参与考察、研究,为促进戴云山脉自然保护区群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5.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
在对保护区历史、现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状况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保护管理计划,提出科学、合理和规范的管理实施方案,制定和颁布《福建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保护区管理处对专职管护人员在重点保护期间实行分区划片、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定期检查监督,实行目标责任制。同时,定期对管护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工作考核,不断提高护林管护队伍的业务素质与工作责任感,以适应新形式下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使保护区的保护、管理、科研及多种经营等工作全面开展并走上正轨。
5.3 组织强有力的保护队伍,加强执法力度
建立保护区森林派出所,坚决制止和打击保护区内破坏植被、盗猎野生动物、非法收购野生动物及随意采挖珍稀植物、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各种违法行为和犯罪活动,积极配合当地公安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工作。加强防火宣传和检查,杜绝火种进入保护区,充实完善护林防火队伍,发现火情火警立即报告并积极组织扑救。针对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状况,设置必要的监测站、了望台、观测台、观测站等辅助设施,建立定期巡护监测制度。保护区外围地带的居民应承担自然保护的义务,保护区管理机构通过宣传教育和与当地政府协调,调动群众保护自然、保护资源的积极性,尽量吸收当地群众参与保护工作,兼任联防、巡护员等职务,切实管好保护区内的动植物资源。
[1] 林业部.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S].1985.
[2]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福建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S].2017.
[3] 林业部,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S].1989.
[4] 林业部,农业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S].1999.
[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R].2000.
[6] 国家林业局.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2001--2050年)[R].2001.
[7] 黎维英,胡明芳,刘江枫.永泰藤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福建兰科植物新记录属、种[Z].2010.
[8] 檀芙蓉.藤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物种资源及其保护[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3).
[9] 古璠.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网络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2019-02-22
S759.93
B
1004-7743(2019)02-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