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泸溪天桥山自然保护区现状和保护对策研究

2019-01-11杨必祥李华

自然保护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天桥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杨必祥李华



湖南泸溪天桥山自然保护区现状和保护对策研究

杨必祥1,2李华1,2

(1湖南省泸溪县军亭界国有林场;2泸溪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湖南湘西 416100)

通过对湖南泸溪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和保护成效的介绍,分析了保护区存在的人类活动监管困难、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能力素质有待加强、基础保障投入不足、监管执法力量薄弱等主要问题,从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巡护监管;完善规划修订,开展科学保护;加强人才引进,学习先进经验;强化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完善执法机构,强化法制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

自然保护区;天桥山;保护;对策

1 天桥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1.1 保护区域和管理机构设置

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南、沅江中游的泸溪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2′15″-110°10′50″、北纬28°14′18″-28°27′27″之间。保护区南北长24.24km,东西宽13.52km,总面积约13878hm²。其中国有1991hm²、集体11887hm²;核心区4931hm²、缓冲区5042hm²、实验区3905hm²。2011年3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湖南泸溪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6月,正式设立泸溪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现辖2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12个行政村,总人口1万3千余人。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剧,保护区大部分原住居民已迁至洗溪镇、武溪镇城区,主要经济来源由原来的小农经济转型为外出务工为主的劳务经济。军亭界国有林场是泸溪县唯一的国有林场,1958年2月建场,总面积为2149.1hm²,包括6个工区和1个代管村。保护区管理局与军亭界国有林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现有干部职工51人。管理局内设机构包括办公室、资源保护股、科研宣教股、生产经营股、社区事务综合股5个股室,下设4个管理站、2个检查站、18个保护管理点。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5人,初级技术职称5人。

1.2 保护区价值和保护对象

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湖南唯一、国内罕有的以紫色土为基壤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完好的森林植被,孕育出各类珍稀保护物种,现有国家Ⅰ级保护生物2种,Ⅱ级保护生物26种;有湖南省重点保护物种129种,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重要的生物种质基因库、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是以保护武陵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主体,以保护丰富的亚热带珍稀、濒危物种和涵养水源功能为特色的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茂密,森林结构复杂稳定,生态系统安全,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6.5%,尤其是成片分布的岩栎群落,在湖南境内紫色土干旱生态环境区域极具独特性;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县内重点打造的天桥山国家AAA级景区由天桥山佛道文化区和军亭界森林康养区构成,自然风光优美壮观,人文景观底蕴深厚。

2 保护与管理成效

2.1 制度建设与改革发展扎实推进

2.1.1建立保护管理机构

按保护区总规要求,保护区除设立管理局5个股室外,还设立有洗溪、好汉坡、乱岩窝、青架山4个管护站(工区),并在木桥溶设有野生动物救助站。同时在洗溪镇、武溪镇设立了检查站2个,管护站下设18个保护管理点,管理体系实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站—保护管理点”三级管理模式,形成覆盖全区的资源保护网络系统,有效地加强了资源保护能力。

2.1.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健全了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案。制定了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行政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二是建立合理完善的社区共管机制。由自然资源局按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与乡镇、行政村、农户层层签订管护协议,乡镇林业站具体管理,保护区管理局进行政策指导和宣传监督,实现了社区共管。三是加强了法制建设。积极探索保护区管理新思路,2017年保护区管理局编制并向县法制办递交了《泸溪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促进保护区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监管有法可依打下了法制基础。

2.1.3平稳完成林场改革

2015年度全县顺利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明确军亭界国有林场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同时明确了各项历史性债务问题的解决政策和途径,为实现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护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2 资源保护和有害生物防治预防多措并举

2.2.1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

以各保护管理站、保护管理点、巡护人员为主组建一支40人的半专业扑火队伍,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设备和扑火装备。加强保护区日常监管巡逻工作,成立保护区森林防火巡逻小组,每天定期环绕保护区巡逻一次。保护区成立以来辖区内未发生森林火灾。

2.2.2开展野生动物救助保护

建立木桥溶野生动物救助站,是泸溪县区域内唯一的一家野生动植物救助和保护机构。2013年以来成功救助猴面鹰、白冠长尾雉、五步蛇等国家二级野生动物和湖南省“三有”野生动物50余只。

2.2.3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切实加强防治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每年3-4月组织专业队伍对重点区域喷撒白僵菌粉剂预防治理,几年来没有发生较大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2.2.4全方位开展自然资源保护宣传

通过展板、流动宣传车、分发宣传单等积极开展保护区政策法律法规宣传、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和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区知识宣传。采取拉横幅、张贴《公告》及流动人员播音和微信、QQ等形式,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节日活动在县城、武溪镇的街道、学校、社区等设点集中宣传。几年来,共分发传单100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1000余份、发动宣传车次200余次。通过宣传活动,让广大民众意识到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原始次生林得以有效恢复。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森林蓄积量显著提高,森林结构复杂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维护了保护区生态平衡的稳定。

2.3 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2.3.1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一是新建检查站2个(武溪管护站、洗溪管护站);对10个管理站、点的办公设施、住房进行新增和维修维护;新建木桥溶野生动物救助站、科研监测站。二是改造现有防火林带18.0km、维护森林保护巡护林道10条50km、维修森林防火瞭望台1个。三是完善自然保护区的设施建设。在保护区周界和各功能区界上埋设界桩界碑,明确已划定的保护区周界和功能区界,共制作埋设保护区界桩60个,并在保护区各交通要道口、入口、保护站(点)等人为活动多的地方设置醒目的永久性宣传教育和警示碑(牌)5块。近年来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

2.3.2经济发展多方发力

一是按照“保护为主、自然协调、科学发展”的原则,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打造生态旅游景区,坚持“保护优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理念,以“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宗教朝拜、农耕体验”为发展方向,深入挖掘天桥山宗教文化内涵,全力打造天桥山旅游核心。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2017年成功启动天桥山生态旅游扶贫开发项目,目前已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建成了两个游客服务中心、修建了3000m高标准的生态旅游步行道、修缮了天桥山佛道文化区三座寺庙、完善了军亭界森林康养区的景点设施。二是完成了200hm²森林抚育和100hm²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开展林相改造,栽植补植彩叶树种枫香、麻栎、红叶石楠和珍贵树种榉木、楠木、南方红豆杉,极大地优化了保护区森林结构,提升了森林质量。三是依照“保护第一、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保护区特殊的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在保护区实验区内适度开展中药材黄精种植、土鸡养殖等林下经济。通过多方向的产业开发,极大地提升了保护区经济活力,正确处理好保护区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3 保护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人类活动监管困难

上级部门对自然保护区投入少,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对于资源保护的认识不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大量集体林地划入保护区后,仅能享受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补偿,每亩15-18元,而森林不能砍伐,村民得到的实惠少,加之原住居民生活习惯不愿迁出等原因,目前核心区、缓冲区内仍有相当多原住居民进行生产活动,相应地村组道路建设、建房、种植、养殖等人类活动依然存在,给保护区资源保护及管理带来阻力。

3.2 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各项规章制度、条例、政策等难以完全落实到位,保护区内集体土地的资源保护难度大。目前集体土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5%,资源管理主要采取协抓共管机制,自然资源局负责对生态公益林、天然林进行资源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和行政村(社区)实施行政管理,天桥山管理局负责政策指导和宣传监督,多头并举但无法对集体土地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和管理。

3.3 能力素质有待加强

目前,天桥山管理局工作人员年龄结构普遍老化,文化层次较低,80%的人员都是原林场自然归并而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但未达退休条件,导致年轻人才不能进,技术队伍出现青黄不接、断档状况。

3.4 基础保障投入不足

目前,保护区除财政编制人员工作经费外,上级主管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性、建设性经费投入极少。按保护区总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对保护区资源保护,特别是森林防火、野生动物救助方面投入过少。

3.5 监管执法力量薄弱

由于保护区管理机构属于事业单位,没有执法权,但现实却承担部分行政职能,保护区许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需要部门联合执法才能处置到位。权力最小,压力最重,责任最大,地位尴尬,是保护区存在的共性问题。例如在“绿盾2018”专项行动中对几起违规问题的整改工作,需要执法部门的支持、配合,本部门无法形成执法震慑力。

4 加强保护区保护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4.1 强化宣传教育,落实巡护监管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日常宣传及巡逻巡护工作,从严打击保护区内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和集中行动,使宣传、巡逻工作常态化。通过宣传活动,让广大民众真正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意义。为减轻保护区的资源环境压力,地方政府要结合精准扶贫政策,优先安排保护区内的村民进行生态移民和异地搬迁安置。

4.2 完善规划修订,开展科学保护

保护区历经7年的发展,基本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必要对保护区的部分范围及功能区进行调整,出台新的《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便于后续科学保护工作高效开展和适应社会变化。其次,通过财政投入开展集体林地的赎买政策,由财政投入资金,买断部分核心区的集体林地永久使用权和管理权,减少对核心区的人为干扰和破坏。

4.3 加强人才引进,学习先进经验

积极引进研究型人才和高水平人才,提升保护区研究能力,并对现有职工不断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逐步壮大科研队伍。开展同其他自然保护区的经验交流,通过学术交流、参观考察等活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将保护区建成湖南省和国内有重大影响的自然保护区。

4.4 强化科学规划,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一是新建10km的防火林带及15km防火林带的改造整修。二是三角潭管护站、洗溪管护站站房建设及人员配置。三是森林防火设备设施的配置(包括防火林道、隔离带的维护、防火物资仓库、防火暸望台的修建等)。四是保护区界碑、界桩和标示牌埋设。根据《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的要求,保护区应设置界桩270块、界碑65块、限制性标示牌70块,但保护区现界碑、界桩和标示牌埋设数不到总规要求的五分之一。五是需加强保护区科研监测及科学技术支撑方面的建设。

4.5 完善执法机构,强化法制宣传

组建执法队伍,培训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执法队伍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组建涵盖发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森林公安等部门的联合工作小组,对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实行会签会审、规范管理、联合执法。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使保护区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正规化道路。

[1] 张铁平.广西海洋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8,(3):42-44.

[2] 杨道德,熊建利.江西南矶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J].四川动物,2006,(2):285-289.

[3] 张世鑫,刘世彪,李晓腾,等.湖南小溪国家及自然保护区野菜资源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8,(4):17-20.

[4] 刘海洋,金晓玲,沈守云,等.湖南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种群数量动态[J].生态学报,2012,(24):7738-7746.

[5] 李世毅.甘肃省文县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分析[J].甘肃林业,2013,(17):9-11.

[6] 陈合志.廊坊市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7] 陈德琳.石阡县佛顶山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行知铜仁,2016,(04):45-47+61.

2018-12-29

杨必祥(1970-),男,苗族,湖南泸溪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森林生态保护工作。

S759.9

B

1004-7743(2019)02-0005-04

猜你喜欢

天桥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天桥音乐剧节印象录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天桥
阅读理解
在天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