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9-01-10陈钊曾伟锋
陈钊 曾伟锋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于焦虑症患者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临床影响。方法 76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心理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不同焦虑程度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 心理组重度焦虑6例, 中度焦虑14例, 轻度焦虑18例;对照组重度焦虑14例, 中度焦虑15例, 轻度焦虑18例;心理组中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及重度焦虑患者的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等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37/3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焦虑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对于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效果十分显著, 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心理护理;焦虑症;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104
近几年来,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加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 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随之逐渐增加, 导致我国焦虑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因此, 临床上对于焦虑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逐渐重视和关注[1, 2]。国内外研究证明, 对于焦虑症患者而言, 在患病期间将会表现出不易入睡、睡眠障碍的情况, 即使入睡也将会出现做噩梦以及难以深度睡眠的情况, 一段时间后, 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睡眠质量, 使其身心难以放松, 进而加重患者的焦虑症状[3, 4]。因此, 本文通过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 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干预, 探讨其对患者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接受治疗的76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焦虑症, 排除脑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经过患者同意, 并且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心理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心理组中男20例, 女18例;年龄最小23岁, 最大46岁, 平均年龄(39.12±5.38)岁。对照组男22例, 女16例;年龄最小24岁, 最大48岁, 平均年龄(39.84±5.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心理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要认真评估患者的焦虑情况, 并且详细记录患者的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对于焦虑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 则需要积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对于初期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 由于患者对于环境和设施十分陌生易产生紧张、惧怕等不良情绪, 此时,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患者构建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 并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反应适当布置病房环境, 并且亲自带领患者以及其家属熟悉周围环境, 并配合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耐心听取焦虑症患者的内心困惑, 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以及耐心温和的态度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 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使焦虑症患者了解相关常识, 以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程度, 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在进行临床护理和治疗的过程中, 由于患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 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或者焦虑症状加重的情况, 此时,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并且在此期间了解患者的出现焦虑症状的原因, 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同时, 护理人员积极鼓励患者参与到娱乐活动当中, 利于身心健康的, 拓宽患者宣泄不良情绪的途径, 达到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及放松心情的效果, 以增加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对于焦虑症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接受患者的唠叨或者暴怒, 此时,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耐心的态度, 尽可能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需求,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不悦和不安, 并且做好对应的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有关该类疾病的相关常识, 并且讲解有关焦虑症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积极获取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不同焦虑程度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利用焦虑自评量表[5]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 焦虑评分项目包括20个, 40分作为评价标准, <40分則说明患者并无焦虑, 分数越低则表示患者的焦虑症状越轻微, 具体分为:①轻度焦虑:分数在40~47分;②中度焦虑:分数48~55分;③重度焦虑:分数≥56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6]标准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 分数在0~21分, 分数越低则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利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 总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越好。具体分为:①十分满意:分数>90分;②一般满意:分数在60~90分;③不满意:分数<60分。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不同焦虑程度患者焦虑评分比较 治疗后, 心理组重度焦虑6例, 中度焦虑14例, 轻度焦虑18例;对照组重度焦虑14例, 中度焦虑15例, 轻度焦虑9例;心理组中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及重度焦虑患者的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心理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等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37/3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伴随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 生活压力和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加, 加之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极易导致焦虑症的发生。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大量堆积, 加之难以得到有效释放, 将会加重患者的病情[7]。临床认为, 该类疾病主要是由遗传、精神压力等原因所致, 临床上可以采取药物进行治疗, 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是难以达到治愈的效果[8, 9]。研究资料表明, 焦虑症患者患病期间的心理特点具体包括:自控力较差, 严重缺乏安全性, 对于外界刺激的表现十分明显和强烈, 时常感觉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 沉浸于自卑和沉重的心理状态, 无形之中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压力, 尤其患者处于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过程当中, 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莫名出现焦虑感以及紧张感的心理情绪, 认为时间紧迫[10]。因此, 临床上不仅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同时, 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指导, 进而帮助患者缓解压力, 并且使其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本次研究经过分析和讨论, 结果显示:心理组中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及重度焦虑患者的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安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等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37/3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 对于焦虑症患者, 通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 对于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效果显著, 此外, 护理人员利用心理护理技巧以及专业技能, 根据焦虑症患者的临床反应和体征, 给予积极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 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恢复, 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
综上所述, 对焦虑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对于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效果十分显著, 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邬迎鸽.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4):259-260.
[2] 巴音塔娜. 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57):262.
[3] 张亚莉, 郑鸿伟, 赵俊霞. 心理护理对焦虑症患者焦虑评分、治疗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5):244-246.
[4] 雷翠萍, 杨柳, 郑芳芳.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当代医学, 2017, 23(15):151-152.
[5] 吴静, 王锦渝. 心理护理对更年期焦虑症患者各项评分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4):2134-2136.
[6] 蘆华. 心理护理“二分法”应用于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9):89-90.
[7] 谢燕, 方静. 焦虑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心理医生, 2016, 22(12):146-147.
[8] 李秀容.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青少年轻度焦虑症中的应用.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6):180-181.
[9] 刘娜. 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7):211-212.
[10] 连云玲, 辛翠玉. 心理护理联合生物反馈在焦虑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4):250-251.
[收稿日期: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