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研究

2019-01-10刘殿军孟为民杨斯崇朱静邵月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5期
关键词:白内障

刘殿军 孟为民 杨斯崇 朱静 邵月平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10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808.2±73.7)个/mm2, 术后1周为(2789.1±21.2)个/mm2, 术后1个月为(2434.8±11.3)个/mm2, 术后3个月为(2518.9±12.7)个/mm2。观察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809.9±70.3)个/mm2, 术后1周为(2789.9±21.7)个/mm2, 术后1个月为(2158.4±11.6)个/mm2, 术后3个月为(2212.5±12.6)个/mm2。术前及术后1周, 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组间及组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 兩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均低于本组术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 P<0.05)。结论 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有效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病症, 加快角膜内皮细胞的恢复速度, 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 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高度近视;白内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44

高度近视是眼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并且由于伴随生理结构的改变而引发眼轴较长、玻璃体液化、眼球壁薄弱等并发症, 而合并白内障则会有更大的风险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多发人群常集中于中老年人, 常用手术治疗方式有超声乳化手术, 但是由于病情复杂, 发展速度快, 延误治疗时期则会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佳。因此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常规的超声乳化手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还需进行改良性超声手术进行治疗[1]。本文主要为探究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入院的80例患者展开研究, 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入院的8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且均确诊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3~72岁, 平均年龄(55.23±5.64)岁;男21例, 女1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58.63±6.79)岁;男20例, 女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方式, 具体过程为:①在患者的眼部11点部位开一个透明角膜切口, 其长度为3 mm;②在眼部3点钟部位角膜边缘开辅助切口, 然后开始环形撕囊的操作, 调整超声乳化机的流量, 使其控制在26 ml/min, 能量变化为30%, 并使负压为40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阻塞;③采用超声乳化操作去除混沌晶体和余下的皮质, 经上述一系列操作后将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眼球, 手术结束[2]。

1. 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出现角膜水肿、黄斑水肿、晶体核脱入、破囊后症状、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等术后并发症, 并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808.2±73.7)个/mm2, 术后1周为(2789.1±21.2)个/mm2, 术后1个月为(2434.8±11.3)个/mm2, 术后3个月为(2518.9±12.7)个/mm2。观察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809.9±70.3)个/mm2, 术后1周为(2789.9±21.7)个/mm2, 术后1个月为(2158.4±11.6)个/mm2, 术后3个月为(2212.5±12.6)个/mm2。术前及术后1周, 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组间及组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 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均低于本组术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出现角膜水肿1例、黄斑水肿0例, 晶体核脱入0例、破囊后症状1例、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0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患者出现角膜水肿2例、黄斑水肿1例, 晶体核脱入2例、破囊后症状3例、眼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2.5%(9/4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高度近视发病率逐年增高, 该疾病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状, 常见的并发症有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变形等, 其中并发白内障几率较高, 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病变。在临床治疗上, 常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 主要有常规与改良型两种方式, 但由于患者近视眼的晶体较大, 内核较硬, 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超声乳化手术会使手术时间延长, 眼球长时间暴露在高能量的超声下容易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不可逆的损伤, 同时极易出现晶体皮质脱落、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等并发疾病, 而且常规超声乳化手术常出现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状态[3]。而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改良性手术保留了手术保留了小切口手术和超声乳化手术的优点, 对于大硬核白内障患者采取改良性手术治疗可以减少能量的使用, 避免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降低出现并发疾病的可能性, 同时还能够减少手术时间, 减轻患者的疲劳成都。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原理主要是根据眼球晶体核硬度, 评价囊袋与悬韧带的状况, 采用乳化技术劈核之后取出晶体核, 从而有效降低对角膜内皮的伤害程度, 并且形成的创面小,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明显优势。在实施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治疗时, 要确保前房的稳定性, 避免出现玻璃体前移的不良状况, 牵拉到网膜,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由于人体眼核与后囊间的皮质较少, 因此在实施劈核操中, 要时刻注意后囊是否出现破裂情况, 在确保治疗中手术规范的同时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以免出现脆弱悬韧带发生损伤的症状[4-6]。

本次研究中, 术前及术后1周, 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组间及组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 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均低于本组术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 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方式对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有利于角膜内皮细胞的快速恢复, 并有效降低并发疾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由于眼轴较长、玻璃体液化, 采取常规治疗手术风险较大, 手术时间较长, 容易出现视网膜误伤、后囊破裂的情况, 而实施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可以确保角膜内皮细胞的快速恢复, 降低患者眼角膜细胞损伤、黄斑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荣华. 100例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 吉林医学, 2014, 35(18):3944-3945.

[2] 张威. 63例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9):99-100.

[3] 赵莉莉, 沈蕾.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应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研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0):57-58.

[4] 吴雨玻, 杨海燕, 郝文文.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疗效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7):193-194.

[5] 王均清, 杨侠, 董晓光. 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 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8):1572-1574.

[6] 叶宏权, 韩宇, 杨君, 等.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研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 30(9):1075-1078.

[收稿日期:2019-04-10]

猜你喜欢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判定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白内障常见4误区
当心药物导致白内障
白内障,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白色系装修会诱发白内障?
白内障要等到完全看不见再去做手术
活得够久,总会得白内障
过多晒太阳有害